印度提议“永久划界”的如意算盘:中方放弃藏南,印度就让步阿克赛钦 在中印边境的紧张氛围中,一场新的角力悄然展开。印度近日提出所谓“永久划界”的方案,试图以放弃对阿克赛钦的主权主张,来换取中国在藏南问题上的妥协。这一设想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算计。面对这一提议,中国会否接受,还是选择冷眼以对? 中印之间的边界争议由来已久,涉及长达3488公里的边界线,从东部的藏南延伸到西部的阿克赛钦。问题核心由来已久:藏南地区8.4万平方公里,自古属于中国西藏,而印度却以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强行占领,并更名为“阿鲁纳恰尔邦”;而阿克赛钦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自1962年边境冲突后就一直由中国牢牢掌控,是连接新疆与西藏的战略要地。 早在1960年,周恩来总理就曾提出类似建议:印度承认阿克赛钦属于中国,中国则认可“麦克马洪线”。但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坚决拒绝,没有给出任何回旋余地。此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2017年,中方曾多次释放试探性信号,但印度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提出过分要求,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目前,尽管藏南被印度控制,但“麦克马洪线”并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这条线本身就缺乏法律依据,是典型的殖民遗留产物。而反观阿克赛钦,在中国的实际管辖之下已有数十年,不仅地理位置极其关键,军事与战略意义也不言而喻。更不用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近年来持续在边境修路、建村、驻军,稳扎稳打;而印度的后勤保障始终是短板,军力部署与补给相对滞后,一旦真有冲突,谁占上风一目了然。 此外,中国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也常以地理和历史为依据,反击印度对“麦克马洪线”的执念。这不仅立场鲜明,也展现出理性的底气:印度不能再继续用殖民时代的旧账作为主张的基础。 印度背后有美国撑腰,试图借“印太战略”牵制中国。而中国则凭借与俄罗斯、朝鲜等国稳固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朋友众多,加上“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整体态势可谓从容不迫。即便印度在边境制造一些波澜,也难以掀起大风浪。 短期来看,中印双方大概率仍将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外交上继续磋商,边境上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中国当前的核心任务依旧是保持战略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印度在国内政治压力下,莫迪政府需要一些外交“成绩单”来安抚民意,但又不敢真正与中国发生正面对抗。从长远看,若要彻底解决争端,双方终究还是得回到谈判桌前,拿出真正的诚意,寻找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路径。
1969年7月,毛主席问高碧岑:“中国北临苏联,南临印度,东临日本。如果他们联合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