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然而到了领结婚证的那一天,徐沛东却带着战友的妻子去办理结婚证,没想到崔静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支持丈夫的决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徐沛东早上起得很早,厨房里水壶咕嘟咕嘟响着,他熟练地泡好一杯毛尖,把杯子轻轻搁在那台用了几十年的旧钢琴上,阳光从窗帘缝里斜斜地照进来,茶香混着旧木头的味道,整个屋子安静得只能听见水声和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他的老伴崔静还在屋里收拾乐谱,那是他们一起用了一辈子的东西。 回头看去,徐沛东的生活像一首缓缓展开的乐曲,1954年,他出生在辽宁大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没有人懂音乐,但他从小耳朵就特别灵,街上有人吹口哨或者收音机里放歌,他听几遍就能哼出来,他进了学校的宣传队,别的孩子有家长买来的二胡、提琴,他却只能在一旁看着,可他不觉得自卑,别人排练时,他就在一边盯着看,等人走光了再偷偷摸摸去摆弄那些乐器。 他特别认真,老师看出了他对音乐的执着,破例把琴谱借给他练习,半年不到,他几乎什么乐器都能上手,谁弹错一个音他立刻能听出来,有一次连老师自己拉错了音,他都能指出来,那时候他才十几岁。 十六岁那年,南方一个歌舞团到大连招人,考官看他一眼就认定他是个好苗子,他一个人背着行李去了福州,成了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但他心里始终想着更高的目标,没多久,他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1978年毕业时,虽然南方的剧团希望他回去继续发展,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 同年,他被借调到中国歌舞剧院,参与舞剧《宝莲花》的排练,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崔静,崔静那时才二十一岁,是剧院里最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员,她十五岁就被部队文工团破格录取,十八岁进了国家级院团,前途一片光明,他们在琴房里频繁合作,每天排练、讨论谱子,渐渐熟悉了对方。 那时候的年轻人都很拘谨,不善于表达感情,直到崔静即将被调去外地演出,徐沛东才鼓起勇气向她表明心意,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了长时间的异地恋,他常常寄信到福州,十天半个月没收到回信就心神不宁。 1981年,剧团领导批准他们在七夕结婚,但偏偏那时崔静正在外省演出,赶不回来,眼看着准备好的结婚证明就要过期,徐沛东急得团团转,为了不让机会溜走,他找来战友帮忙,让战友的妻子代替崔静一起去民政局领证,那时的结婚证还没有照片,只要名字和身份证对上,盖上钢印就算是合法夫妻。 这样特殊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婚姻登记,崔静后来把结婚证拿给母亲看,父母再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可结婚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回到大连准备举行婚礼那天,他们又遇上了麻烦,原本订好的小轿车半路出了故障,眼看着就要误了吉时,徐沛东一咬牙,跑到路边拦了一辆老式解放牌卡车,车斗里堆着杂物,他让亲朋好友爬上去,崔静拽着红绸子踩着轮胎爬进车斗,街坊邻居都在看热闹,笑声不断,虽然场面有些狼狈,但婚礼最终还是顺利办成了。 婚后生活并不轻松,徐沛东的事业刚起步,收入不多,但崔静从没有抱怨,她不仅是妻子,还是最严厉的合作者,他写的词,她用大提琴一一试奏;他谱的曲,她在旁边提出修改意见,两人经常熬夜创作,夜深人静时,只有琴键声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他们的女儿徐唱出生后,家里添了一架旧钢琴,小女孩刚学会走路就喜欢拍打琴键,四岁时,她录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还上了少儿节目,成了童星,那时候家里不宽裕,但音乐始终没有离开过他们的生活。 1991年,徐沛东为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配乐,获得飞天奖,领奖回来,他打开家门看到女儿趴在琴盖上睡着了,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感动,他知道,这个家的温暖,离不开崔静的默默付出。 后来他与词作家张黎合作,工作更忙,常常忘记吃饭,崔静天天提着保温壶送饺子到录音棚,录音棚里乱七八糟的资料,她总是悄悄整理好,从不声张。 等到事业稳定下来,他开始思考如何照顾年迈的父母,他想接他们来北京住,但老人舍不得老邻居,他就寄钱回家让弟弟盖新房,还安排弟媳照料日常生活,岳母去世后,岳父一个人住着也不放心,徐沛东想到崔静有个守寡的小姨,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他开始一边在岳父面前提起小姨的兴趣爱好,一边在小姨面前说岳父的生活习惯,就这样来回劝说了三年,两位老人终于在他家一起吃了顿饭。 家里地方不够住,他就把三居室让给老人,自己搬去住朋友空着的房子,女儿工作后买了套小户型,他和崔静又搬去帮女儿看家。 如今,徐沛东六十八岁了,很少再接新工作,他每天早晨泡茶、翻谱,偶尔有演出邀请也一定带着崔静,说调琴弦的耳朵他不放心别人。 信息来源:凤凰网——著名词曲作者徐沛东:文化发展在于创作和创新
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然而到了领结婚证的那一天,徐沛东
瑶星隐雾岚
2025-07-10 13:28:5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