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麦克风就不会促成希特勒;没有电视机就不会促成肯尼迪;没有社交网站,就不会促成特朗普…技术进步是随机的,把人类推向随机的方向,当前的人类状态并非必然。 但总的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具历史性的跨越只有两个:对语言和电力的驾驭,中间隔了几十万年。火不算。 电力之后,人类第三次跨越能驾驭什么? 两个字:时间。我们目前的一切努力都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有更快的捷径,但不在目前的发展轨道上。 语言让人类能把经验封存在故事里,爷爷的捕猎技巧不用再靠孩子自己撞运气摸索;电力把整个世界拧成了齿轮,纽约的股市波动能在东京的屏幕上跳成曲线。这两样东西,都在悄悄改变时间的模样——语言让时间有了记忆,电力让时间有了速度。 现在的我们,其实早就在时间的边缘试探了。航天器在太空中飞得越快,宇航员的时间就比地面慢一点,这不是科幻,是国际空间站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医生冷冻病人的遗体,盼着未来某天能解冻复活,就算现在还像个笑话,可谁又敢说五百年后不会成真?还有那些疯狂的物理学家,对着黑洞的照片发呆,琢磨着怎么借引力场把时间掰个弯,让昨天的自己能收到明天的信。 但这些努力,总像在绕远路。我们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演化,算一秒钟的变化要花掉现实里的三天;我们建引力波探测器,捕捉的不过是亿万年前景象的余波。就像个想捞水里月亮的孩子,费了半天劲,手里的瓢里只有几滴水。 真正的捷径,可能藏在我们还没敢碰的地方。意识能不能跳出肉体的时间牢笼?量子纠缠里藏没藏着时间的密码?这些问题现在提出来,多半会被当成胡话。可想想当年富兰克林放风筝的时候,谁会信电这东西能让千里之外的人听见声音?人类每次跨越,都是先撕碎了旧常识,才踩出了新路。 社交网站把特朗普推到台前时,没人觉得这会改变国际格局;电视机刚出现时,也没人料到它能让一场总统辩论变成全民狂欢。技术的随机,从来都带着点不讲理的霸道。或许哪天,某个实验室里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时间的闸门就被撞开了——可能是个不起眼的发现,就像当年第一次有人对着贝壳说话,突然意识到声音能被“抓住”一样。 我们现在做的,更像在给时间织一张网。5G让信息跑得更快,人工智能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可这些都只是在时间的河面上架桥,没谁真正潜到河底去看看。或许第三次跨越来临时,我们会突然明白: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个能折叠的纸,过去和未来,不过是纸的两面。 当然,这一切可能都是瞎想。但人类的有趣之处,不就在于明明知道大概率是瞎想,还忍不住要踮起脚,往时间的尽头多瞅两眼吗?就像当年钻木取火的原始人,大概也没想过,他们搓动的木棍,会在几十万年後,变成点亮整个城市的电。
明面上是美日第七轮谈判破裂,暗地里是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亮出了一副谁都没想到的底牌。
【6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