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响土地保卫战,计划全面禁止中企购买,惧怕中国到如此程度 7月8日,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将展开一场围绕土地问题的“保卫战”。农业部长布罗林斯在多位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的陪同下,推出了一项名为《全国农业安全行动计划》的新政,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全面禁止中国、俄罗斯等所谓“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地;二是设法“收回”已被中资购得的土地。这场发布会的阵容堪比作战指挥会议,国防部长、国土安全部长、司法部长悉数到场,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战场”设在了农田上。 美方惯用的借口依旧是“国家安全”。北达科他州的事件再次被拿出来炒作:2022年,中国阜丰集团原计划在距离大福克斯空军基地不到20公里的地方购买370英亩土地建设玉米加工厂,最后被当地议会否决。美国政客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企图“监听军事通讯”。讽刺的是,中国企业目前在美持有农地总量只占0.0003%,远远低于加拿大的1,530万英亩,而且过去四年中资在美农地持有量已大幅下降31%。所谓“土地渗透”,更像是一种政治幻想。 早在2013年,中国企业购买了得克萨斯州的“沃夫坎普沙漠”地块,当时美国舆论还在调侃中国“有钱没脑”。没想到四年后,中方勘探队在那片被视为废地的地方发现了多达200亿桶石油,估值高达9,000亿美元。美国随即态度骤变,采取各种手段逼迫修改合同,最终强行夺走了60%的开采权。这种“卖可以,但不许你赚”的霸道做派,其实才是当前土地问题的核心所在。 如今,只要中资企业尝试在靠近军事设施区域购地,无论用途多么合理,哪怕只是建个工厂,美国都立刻反应过激,表现得如临大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甚至放出狠话,要“确保士兵的粮食供应安全”——问题是,中国持有的那点农地,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谁的饭碗。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馆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资农业投资不仅带来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将商业行为泛政治化,不仅损害中美关系,更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国产生疑问——这个国家的市场规则还值得信任吗?中资仅持有少量农地,美国便大动干戈,甚至计划强行“收回”土地,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暴露的不是担忧,而是不安。在“国家安全”这个万能借口之下,美国装进了偏见、强硬和排外,却唯独容不下对公平竞争的基本信心。
近日,美国专家公开表示,让特朗普记住东大这五件事:第一、上下团结一心。美国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