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陈松年在父亲陈独秀墓前的留影,姊妹四个,只剩他一人。 陈独秀,18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的一个读书人家。小时候,他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17岁考中秀才,前途看着挺光明。可那时候清政府腐败得不行,外有列强欺负,内有民不聊生,他慢慢觉得,光靠读书考功名救不了国。1903年,他因为反清被通缉,跑去日本留学。在那儿,他接触到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眼界大开。回国后,他在安徽搞了个爱国会,想唤醒老百姓,可惜当时大家思想还太保守,加上清廷追捕,没搞成。 1904年,他在上海跟章士钊办了份爱国报,虽然没多久就停了,但这为后来的《新青年》埋下种子。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喊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直接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那时候的年轻人,像毛泽东这样的,都被他的文章点燃了热情。1921年,他牵头创立中国共产党,当了首任总书记,带着大家干革命。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国共合作崩了,中共吃了大亏,陈独秀因为决策失误被免职。1929年,他又因为跟中共意见不合被开除,成了孤家寡人。 1932年,他在上海被国民党抓了,判了13年刑。1937年抗战爆发,他被放出来,晚年隐居在四川江津,过着清贫日子。1942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2岁。陈独秀这一生,功过掺半,有人说他点燃了革命火种,有人说他太固执害了大事。但不管咋说,他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陈独秀有四个孩子: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还有个女儿陈玉莹。这一家子,命运可真够惨的。陈延年1904年出生,陈乔年1905年出生,俩人从小就跟着父亲跑革命。1927年,国共分裂,陈延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3岁。1928年,陈乔年也被抓,在上海牺牲,时年23岁。陈玉莹呢,是个苦命的姐姐,眼看着俩弟弟没了,精神受不了,后来崩溃得病死了。四个兄弟姐妹,到最后,就剩陈松年一个。 陈松年1910年出生,比哥哥姐姐小几岁。小时候家里就穷,1912年清廷追捕陈独秀,家里被抄,他还小,被邻居藏在木盆里才躲过一劫。长大后,他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开。1927年,陈延年被害,他跟姐姐陈玉莹跑去上海,只能远远地在刑场外祭奠。1928年,陈乔年也没了,陈玉莹精神垮掉,没多久就走了。陈松年就这样,成了家里最后一个活着的孩子。 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去世时,陈松年没能赶到送终。直到1947年,他才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把父亲和祖母的遗骨从江津运回安庆安葬。那时候,他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 1966年,陈松年56岁,独自来到安庆郊外的陈独秀墓前。这地方偏僻,杂草长得老高,墓碑也风化得不成样子。他带了把镰刀,一点一点清理墓地,动作慢却很认真。那年头,正赶上特殊时期,社会乱糟糟的,他一个普通人,顶着父亲留下的复杂名声,日子过得可想而知。 站在墓前,他心里肯定五味杂陈。陈独秀生前辉煌过,也落魄过,留给儿子的,除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还有一堆争议和苦难。陈松年这一辈子,没啥大出息,也没啥大野心,就是老老实实活着,把家族的责任扛在肩上。他清理完墓地,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就走了。这张“留影”,不是照片,是他孤单背影留在历史里的印记。 陈松年的日子,从小到大都不好过。家里早年被抄过,后来亲人一个个没了,他自己也没啥稳定工作。1953年,毛泽东路过安庆,听说陈松年过得艰难,特意让人每个月给他补贴30块钱,还帮他的孩子上学。这事儿挺暖心的,毕竟陈独秀跟毛主席早年有过交集。 1979年,陈松年得到政府支持,重修了陈独秀的墓地。1982年,这地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总算有点像样了。他自己呢,晚年住在合肥,过得平平淡淡。199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0岁。陈松年的几个孩子倒是争气,有的搞教育,有的干技术,算是在各自领域站稳了脚跟,也算延续了家族的一点荣光。 说起陈松年,就绕不开陈独秀。陈独秀这人,年轻时意气风发,敢跟旧社会对着干,可晚年落得个孤苦伶仃的下场。他的功,是把新思想带给了中国;他的过,是固执己见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别人。陈松年呢,没爹那样的雄心壮志,却用一辈子扛起了家庭的担子。他站在1966年的墓前,既是祭奠父亲,也是缅怀那个动荡年代里逝去的亲人。 这爷俩的故事,搁在今天看,像不像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革命热血沸腾,可代价也真不小。陈松年的坚韧,挺让人佩服的,但他过的苦日子,也让人唏嘘。历史这东西,就是这么复杂,说不清谁对谁错。
1966年,陈松年在父亲陈独秀墓前的留影,姊妹四个,只剩他一人。 陈独秀,18
周平聊历史
2025-07-09 20:45:36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