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大姑是给小叔换的亲,婶子嫁过来后,奶奶家就没安生过,三天两头吵架。
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静。大姑和姑父年纪相仿,而小叔却比婶子年长七岁,婶子结婚时才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究竟是年纪尚轻,还是性格使然,婶子婚后便让家里鸡犬不宁,矛盾不断升级。这与我母亲与父亲多年来虽有摩擦,却从未公开争执形成鲜明对比。 婶子结婚第五天便大吵大闹,引来街坊邻居围观,气的奶奶当场晕厥。小叔起初试图调解,但见奶奶倒地,他厉声呵斥婶子,却激怒了她,婶子气冲冲回了娘家。
回到娘家的婶子直接找到姑父,要求他去奶奶家搬走她的所有东西,扬言要离婚,否则就在姑父面前寻死。姑父吓得连忙跟着妹妹,匆匆忙忙地赶去搬东西:两床被子,两个水壶,洗脸盆、洗脚盆,几件衣物和鞋子,一辆小推车就装满了。小叔见婶子铁了心,也推着车去接回了大姑。大家以为他们会去办理离婚手续,没想到媒人出面调解,几番周旋后,平息了这场风波,在媒人的监督下,东西又都放回了原处。
平静只持续了两个月,婶子故技重施,再次闹离婚,姑父再次匆忙去搬东西,媒人再次调解,最后还是在她的监督下,一切恢复原状。 两次之后,媒人实在忍无可忍,表示以后不再插手此事。 不知是媒人的话起了作用,还是其他原因,婶子安分了一段时间。 半年后,第三次“离婚大战”爆发。这时大姑已怀孕,腹中怀着我们的表妹。婶子再次提出离婚,小叔因大姑怀孕,下跪求饶,但婶子打了小叔两巴掌后,还是回了娘家。 这次,姑父也不愿再离婚,他安抚婶子,并与大姑商量对策。
大姑态度坚决,表示婶子要离就离,但她不会离婚。但她提出一个条件:姑父从此不再与婶子见面,一旦见面就离婚。 于是,大姑拉着姑父找到婶子,当面把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然后拉着姑父转身离开,姑父紧跟其后,连头都不敢回。据说,婶子当时愣住了,一句话也没说。十多天后,婶子的父母把她送回了奶奶家,并在奶奶面前严厉地批评了她。
此后,虽然小两口依然时常争吵,但婶子再也没有提起离婚。后来,我们盖了新房,把旧房子给了奶奶住,奶奶因此搬出了小叔家。父亲为了避免与婶子在赡养奶奶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影响大姑姑父的感情,主动承担了奶奶的赡养责任,小叔只需偶尔帮忙做些体力活。奶奶在老屋里安享晚年,我们每天去看望她,小叔也时常去帮忙挑水、砍柴,日子倒也平静。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谁也不再提及那段换亲的往事。那些被反复搬运的被褥,小叔下跪的身影,都如同灶火中的灰烬,消散殆尽,只留下些许难以言喻的痕迹,偶尔会被记忆的风吹起,带来一丝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