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王树声领回了一位22岁的漂亮姑娘,徐向前要当婆家人,贺龙元帅要当娘家人,陈赓也要过来凑热闹,撺掇两个人当天就结婚,年仅22岁的漂亮姑娘,当场就羞红了脸…… 1943年秋夜,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里灯火通明。台上,一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姑娘正在朗诵诗歌,清亮的声音在夜空中飘荡,台下观众席里,38岁的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王树声看得入了神。 这位姑娘叫杨炬,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现在中央门诊部当军医,王树声后来对战友说,那一刻他感觉“心脏突然跳得像打机关枪”。 作为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王树声经历过两段不幸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家中包办的胡静贤,1933年在国民党围攻苏区时遇害。第二段婚姻因性格不合而离婚,这一次,是他第一次主动心动。 “老唐你得帮帮我!”散场后,王树声拽着战友唐明春的胳膊不松手,唐明春的妻子连军在门诊部当护士,和杨炬关系很好,可等了半个月没动静,急得王树声坐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王树声就出现在了中央门诊部。他告诉傅连暲院长说自己牙疼,需要看医生。傅连暲心里清楚得很,杨炬是皮肤科的,根本不看牙病。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树声隔三差五就往门诊部跑。今天说脚后跟开裂,明天说胳膊疼,后天又说失眠需要安眠药。杨炬晚年回忆时笑着说:“他哪是来看病,分明是来'攻心'的!” 这位湖北姑娘并不知道,眼前这个看似笨拙的军人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直到有次王树声发烧住院,她才从徐向前口中听说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们树声同志啊,河西走廊突围时,七天七夜没合眼,带着敢死队用大刀杀出重围......”徐向前故意大声说话,好让病房里的杨炬听见。 转折发生在1944年初春。王树声奉命组建河南军区,即将离开延安,出发前一天晚上,他冒着鹅毛大雪跑到门诊部,对正在值夜班的杨炬说:“我明天就要出发打鬼子了,能不能给我个准话?” 看着这个浑身落满雪花的汉子,杨炬突然想起傅连暲院长说过的话:“这些从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的同志,比谁都懂得珍惜感情。”她轻轻点了点头,惊得王树声把军帽都掉在了雪地里。 1944年中秋节,延安联防军司令部里热闹非凡,王树声带着杨炬刚进门,徐向前就拍着桌子笑道:“好你个王树声,不声不响就把门诊部的'月亮'摘来了!”这位后来的开国大将竟然红了脸。 贺龙叼着烟斗对杨炬说:“我做娘家人!他在洪湖那会儿我就认识,这同志打仗不要命,对同志可是掏心窝子好。”陈赓更是在旁边起哄:“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就拜堂!” 徐向前连忙拦住:“总得让人家姑娘准备准备。”最后还是司令员滕代远拍板:“下个月吧,我批王树声三天婚假!” 重阳节那天,婚礼在延安一间简陋的窑洞里举行,王树声把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改成了新娘礼服。没有鲜花,没有戒指,只有战友们的祝福和窑洞里温暖的炕火。 杨炬后来在回忆文章里写道:“他紧张得把交杯酒洒了我一身,小声说'我这手拿枪行,端酒杯老抖'。”那一刻,这个铁血将军露出了最柔软的一面。 婚后不久,王树声就南下中原建立根据地,从此两人聚少离多,只能靠书信维系感情,在王树声留下的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炬,昨夜梦见你教我认药箱上的外文,醒来发现手里攥着颗子弹......” 1946年中原突围前夕,杨炬怀孕了,王树声临别时写下一首诗:“久别重逢今又别,何日相聚共团圆。”这一别,就是三年。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杨炬则在军队医院工作,后来担任304医院副政委,两人相濡以沫31年,直到1974年王树声因病去世。 2020年,99岁的杨炬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她把王树声当年送给她的那个军用急救包捐给了军事博物馆,那个泛黄的药箱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结婚证,新郎职务栏写着“河南军区司令员”,新娘的嫁妆,就是这个装满药品的急救包。 参考资料: 《纵横30年典藏》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