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座舱深度评测这两天各大媒体的YU7智能座舱深度评测也都出炉了,一圈看完我是发现了,老外负责吹牛的PPT还得我们中国人来实现,你就说他们一群做软件硬件的哪懂交互,现在连语音助手做个多线程都实现不了,还得我们中国做互联网移动起家的公司教他们做人。
看完这些评测,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其实是小米包括天际屏和中控屏(甚至还有后排pad触点接口)在内的智能座舱并不是简单的一套UI界面或者说是单纯的软硬结合,他是深度梳理了交互逻辑后给出的一套智能座舱总成。
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我们叫三流产品还在纠结该怎么动手。都知道在中控屏里挖功能选项是多痛苦的一件事吧,有些藏得深的二级菜单你找到崩溃都不一定知道具体细节在哪,而且你还得考虑到有时候手的指挥并不能精准表达你的意图。二流产品解决了动手的难题但应对需求非常“抽象”,比如说到现在为止还有些车企的智驾助手要靠联网才能实现复杂的操控,有些车企甚至到现在还实现不了多线程操作(只能一条指令一条指令来还经常识别错误),小米就在去年SU7发布时就已经把语音交互做得相当出色了,今年则是更进一步,打包了整个智能座舱体系:天际屏除了显示驾乘信息中间区域还可以自选萌宠并根据车辆状态展示动态细节予车主情绪价值,同时又可以通过磁吸按键和自定义编程解决相对复杂的操作流程(这其实是米家自定义编程的拓展,通过靠逻辑线形图简化编程思路流程方便快速入手),实现诸如一按按钮副驾座位自动前移给右后副驾开启老板座模式等先进思维场景(别再说什么第三方也能做了,这是官方接入米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可以在车上远程定义场景并根据条件自动触发,比如说晚上工作结束准备回家时根据天气、温度、环境自动设置空调、窗帘、加湿器、空净甚至厨房电器的应用,在无感环境下率先实现人车家全生态交互。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也谈不上有多细节,毕竟很多内容人家也可以说你这就是把米家搬上车了嘛,但很多细节是友商一辈子也学不会的。举个例子,导航,即便是另外一个做手机的厂商,也就是简单把手机导航一碰流转到车机上,小米的玩法除了上述的外,还可以通过手表联动感知前方是否需要转弯(靠X轴线性马达提供指引),也可以通过流转路线示意到AR眼镜,在减少额外干扰的情况下更好地展示导航信息。再比如一些隐私细节,小米会在乘客接电话时自动降噪主驾音频,同时离车后中控屏模糊历史记录,保证你个人的隐私安全,这都是某些友商根本想不到的。
此外,小米还是所有厂商里最心态苹果用户的(这次不开玩笑是真的),不像很多老牌车企喜欢把车机接入carplay来展示智能体验,小米也接入了CarPlay,但CarPlay能做到的小米能做到,CarPlay做不到的(他接入不了底层操作)小米也能做到,CarPlay卡片悬停、Apple Watch控车、AirPlay无损音质流转,苹果用户来了都得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辆苹果车,你说这扯不扯。
所以现在看来,真的就是小米引领了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了,你就别家哪怕是当初看来引领风骚的特斯拉,现在座舱交互那叫一个毛坯、联动车家更是没戏,舒适配置那是别想,小米在比特斯拉便宜的基础上做到了更完善更全面的智能座舱交互体验,也不怪人老外媒体没体验前就已经用脚投票了,特斯拉这么一比确实相形见绌,在人机交互上这块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移动车企确实是降维打击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