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所有人民空军的试飞员致敬!2003年,我军一架歼8在发射导弹后,发现导弹卡在机翼下纹丝不动,瞬间将战机点燃!失控的战机从万米高空下坠,然而试飞员却放弃跳伞死死守住战机!最后结果如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10月21日,天刚蒙蒙亮,中国西北某试验基地展开了一项极为重要的飞行试验任务,当天执行任务的是一架最新改进的歼-8F战斗机。 它是我国当时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战机,此次任务的核心,是进行一种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实弹发射测试。 这次任务对于歼-8F和配套导弹系统的定型至关重要,试飞员陈加亮驾机升空,他是经验丰富的一级飞行员,多年参与新机型试飞,对各种复杂飞行状态的应对都有深厚积累。 这一天,他负责完成导弹的首次飞行实射,歼-8F战机按照计划进入指定空域后,各项系统运行正常,导弹也显示处于可发射状态,地面数据监控也没有异常迹象。 飞机到达发射区域后,按流程陈加亮启动导弹发射装置,导弹点火,但并未脱离挂架,而是卡在机翼下,导弹推进器的高温尾焰直接烧到了飞机左侧尾翼位置,同时喷发的火焰产生的强大推力影响了战机飞行姿态。 原本稳定的飞行状态瞬间被打破,飞机开始严重振动,并逐渐偏离航线,陷入不规则旋转和下坠之中。 地面监测人员很快发现战机状态异常,轨迹呈现出典型的失控特征,在空中,这样的情况极易造成结构损伤甚至全机解体,高温尾焰持续灼烧左尾翼,造成气动面受损,飞机稳定性严重下降。 在机舱内,剧烈的机体颠簸对飞行员的生理负荷是极大的挑战,同时还要保持清醒与冷静进行判断和操作。 根据应急预案,一旦飞机失控且导弹未正常发射,应优先保证飞行员生命安全,选择跳伞,然而,陈加亮没有选择跳伞,他深知这架飞机背后是数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心血结晶。 一旦跳伞,整架飞机将失控坠毁,导弹问题的关键数据将随之毁灭,这不仅意味着飞机和导弹的损失,更可能导致整个型号试验计划严重延误。 陈加亮紧紧抓住控制杆,努力控制战机姿态,他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判断飞机尚有一线希望可以挽救。 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他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风险持续操作,大约二十多秒后,导弹尾焰因推进剂耗尽而自行熄灭,高温未再加剧,火势有所缓解,飞机也略微减缓了下坠速度。 趁此关键时机,陈加亮开始尝试恢复飞机的可控状态,他缓慢调节操纵杆,根据残余气动力的反应,一点一点稳住机身角度,逐步拉平姿态。 整个过程异常艰难,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决定飞行器的命运,最终,他使飞机脱离了螺旋状态,进入基本可控的下降轨迹。 在确认飞机尚能飞行后,他向地面请求返航,虽然脱离了螺旋,但飞机仍处于严重受损状态。 左侧水平尾翼部分被烧蚀,飞行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受到严重影响,返航途中,他不断微调方向,保持平衡,控制速度与高度,尽力避免加剧结构应力。 接近机场时,飞行速度已降至着陆范围,但由于尾翼损伤,飞机存在严重低空不稳定风险。 尤其在着陆阶段,气流变化对控制面的影响最为明显,稍有不慎便会发生坠地或翻覆,最终,在距离跑道不远的高度,飞机突然前倾,机头出现急剧下沉趋势。 陈加亮预判到这一情况,迅速作出反应,他果断推高油门,迅速提升发动机推力,同时协调操纵杆调整机身仰角,这一系列操作成功抬起了机头,飞机得以在跑道前段平稳接地,滚行减速后安全停下。 地面救援队迅速赶到,确认飞行员平安无事,飞机虽受损严重但仍整体完好,经检查,左侧水平尾翼被高温烧蚀近一半,导弹仍挂在发射挂架上,尾部焦黑,系统故障也随之查明。 这次试飞虽然过程险象环生,但最终取得关键数据,确认了导弹发射系统在电路与点火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试飞数据随后被送至科研单位分析,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到半年后,导弹系统完成改进,火控程序重构,再次试飞时顺利发射,命中目标,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陈加亮因在任务中的突出表现,受到空军高度表彰,这次飞行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有无数个技术动作与判断汇聚出的奇迹。 他用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飞行,把一架燃烧的战机从空中带了回来,也把一次重大装备测试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这样的飞行员,不止一位,每一名试飞员,都是用性命在为祖国的天空打基础,向他们致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高空险情成家常便饭 “刀尖舞者”屡创试飞奇迹——中国新闻网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6评论】【41点赞】
猎狼之旅
向中国人民空军试飞员献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