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打得太拉胯了,快三年了,还没拿下乌克兰。 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既不懂军事,也不懂战争,更不了解大国间的地缘政治较量。 俄乌冲突自2022年爆发至今,眼看快要进入第三个年头,外界时常有人质疑俄罗斯作战不力,行动迟缓。然而这种看法过于表面,忽视了这场战争背后错综复杂的背景以及俄罗斯真正的意图。俄罗斯并不打算速战速决,它的目标是牢牢控制关键地区,通过长期消耗拖垮乌克兰的军力与经济,同时给北约制造持续的麻烦。从俄罗斯的军事打法、经济承受力以及信息战表现就能看出,这不是所谓的“拉胯”,而是一场有步骤的持久博弈。 先看军事层面。俄罗斯选择打一场消耗战,优先打击乌克兰的经济支柱。到2025年为止,俄军已经掌控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涵盖顿涅茨克、顿巴斯、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地,这些地区拥有煤矿和工业,是乌克兰经济命脉之一。一旦失去这些地区,乌克兰经济就像断了一条腿。以巴赫穆特战役为例,双方鏖战了十个月,虽损失都很惨重,但最终俄罗斯把乌军硬生生耗退。这种看似缓慢的推进,实质上就是在一点点削弱乌克兰的根基,时间拖得越长,对俄罗斯越有利。 再看北约的援助情况。西方已经为乌克兰投入超3800亿美元,其中1180亿是军事援助。然而重型武器数量并不充裕,比如海马斯火箭炮虽然精准,却数量有限,还常被俄军的电子战系统干扰。2023年乌军发起反攻,豹2坦克上了战场,却被雷场卡住,损失惨重。北约内部也并不团结,德国在提供坦克问题上一再拖延,法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匈牙利直接反对制裁。到2025年,欧洲街头反战游行此起彼伏,民众的不满情绪高涨。这给了俄罗斯可乘之机,俄方在网络上大力传播乌军破坏平民设施的视频,扰乱西方舆论,反而使得国内支持率稳固。 经济方面,俄罗斯同样没有被打垮。尽管遭到制裁,它依然通过向亚洲出售能源维持经济运转,2024年GDP还增长了1.5%,外汇储备达到5500亿美元。中俄天然气管道扩容30%,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比例也达到40%,既便宜又好用,这些都为俄罗斯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维持战事。相比之下,乌克兰2025年GDP下滑15%,工业几乎停摆,完全靠西方输血。它的电力系统更加糟糕,80%的火电被摧毁,只剩三座老化的核电站在苦苦支撑,日子极为艰难。 在信息战方面,俄罗斯也没有闲着。它不断在网络上放大乌军的负面消息,并在国内将这场战争塑造成对抗西方的正义行动,普京的支持率依旧高企。反观乌克兰,泽连斯基虽然还在继续周旋,但国内厌战的情绪越来越浓厚,他从西方拉援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源持续消耗,战争又怎么打得下去? 历史上许多持久战最终都因无法再支撑下去而收场,比如苏联在阿富汗、美国在越南。然而这场俄乌战争的局面不同。俄罗斯依靠本土供应线,后勤短平稳;乌克兰则完全依赖外援,链条又长又脆弱。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和北约所承受的压力只会加重。俄罗斯正是要用时间换空间,拖到对手撑不住,只能坐到谈判桌前接受条件。 所以说,俄罗斯真的“拉胯”吗?恐怕未必。它牢牢掌控关键地区,不断消耗对手的资源,同时瓦解西方联盟的团结,步步推进。那些只盯着表面看的人,往往忽略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深层布局。未来随着北约矛盾加剧、乌克兰经济持续衰退,俄罗斯在地区的影响力和地盘恐怕还会进一步扩大。
美国跟俄罗斯彻底闹翻了!估计跟美国缓和关系,俄罗斯这次也彻底死心了!在分别与普京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