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汉口海关官员翻检着一个加拿大人的行李时愣住了。 15个箱子装满

舒朗聊平安 2025-07-09 08:54:10

1938年3月,汉口海关官员翻检着一个加拿大人的行李时愣住了。

15个箱子装满手术器械和药品,个人衣物只有两套磨损的工装。这个49岁的胸外科医生叫诺尔曼·白求恩,3年前他在蒙特利尔的年收入是5000加元,相当于普通工人10年工资。

白求恩26岁才进医学院,之前当过伐木工、殡仪馆助手,靠打零工攒学费。1924年在底特律行医时,他发现贫民区工人宁愿病死也不去医院,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当时美国医疗费用高昂,一次阑尾炎手术费相当于工人3个月工资。

1935年,白求恩主刀的肺结核手术死亡率降至3%,远低于北美平均水平12%。他发明的“白求恩肋骨剪”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手术室使用。但正是在事业巅峰期,他做了个让同行震惊的决定。

那年他去了一趟苏联,亲眼见到全民医疗体系如何覆盖偏远乡村。回国后他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发表长文:“在苏联,一个矿工的儿子能得到比我国银行家后代更好的医疗。”这篇文章让他被医院停职,却让他彻底转向了共产主义信仰。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白求恩带着自制的流动输血车奔赴前线。他在马德里前线创造了战地输血成功率85%的纪录,这个数据被《纽约时报》记者写进战地报道。当时欧洲医学界普遍认为战地输血不可能,白求恩用实践证明了可行性。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北美,白求恩正在洛杉矶演讲。他给友人写信:“中国需要医生,更需要证明国际主义还活着的人。”在宋庆龄协调下,他带着伦敦华侨捐赠的5000美元医疗物资启程。

抵达晋察冀军区后,白求恩发现八路军缺医少药的程度超出想象。整个军区只有3台X光机,其中两台还是损坏的。他立即写信回加拿大募集资金,同时开始培训当地医护人员。

1939年4月齐会战斗期间,白求恩连续69小时实施手术,期间昏倒两次。醒来后他用绷带把被日军炮弹震裂的肋骨固定住继续工作。那次战斗他救治了115名伤员,创造了单日救治纪录。

有一次,白求恩发现护士用未经消毒的纱布,当场把整筐敷料扔进火堆:“宁可现在烧掉这些,好过明天烧掉伤员的生命!”他制定的消毒标准,后来成为八路军医疗体系的规范。

白求恩在边区的月薪是100元,相当于当时一个营长的收入。但他把大部分钱都用来购买医疗用品,自己常常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战士们都叫他“白大夫”,孩子们见到他会跑过来拉住他的手。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县手术时不慎割破手指,感染了败血症。当时边区没有磺胺类药物,只能用土方法治疗。临终前他给聂荣臻写遗嘱:“最近两年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日子。”

他去世时口袋里装着未完成的《游击战争中医疗组织方案》,其中“战地输血站建设标准”“三天培训一名救护员”等方案,后来被写入八路军《战地医疗手册》。这份手稿成为解放军卫勤体系的重要参考。

白求恩在华仅18个月,却留下了深远影响。他培训的医护人员超过1000人,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医疗事业的骨干。他建立的医疗培训体系,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不走的医疗队”。

1938年途经香港时,有英国商人愿出三倍薪水聘他留港行医。白求恩的回答是:“我的病人正在五台山里流血。”这句话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一个外国医生会放弃优渥生活,选择在中国黄土高原上燃尽生命。

从年薪5000加元到月薪100元,从蒙特利尔的豪华诊所到晋察冀的土窑洞,白求恩用18个月时间诠释了什么叫“毫无利己的动机”。他的选择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医疗史。

0 阅读:0
舒朗聊平安

舒朗聊平安

舒朗喜欢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