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快三年,网上很多人都在说俄罗斯怎么还没拿下乌克兰。说实话,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把现代战争想得太简单了。不懂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继承了大量军事遗产,开战前,他们有2000多辆坦克,3000多门火炮,军队规模在欧洲排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乌克兰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哈尔科夫能造坦克,南方设计局能造导弹,即使打了这么久,他们还能自己修理损坏的装备,这在很多国家是做不到的。 美国给的标枪导弹,一发就能打掉一辆坦克,英国给的星光防空导弹,专门对付低空目标,波兰把自己的T—72坦克都给了乌克兰,德国连豹2坦克都送过去了。 有军事专家算过一笔账,2023年一年,北约给乌克兰的炮弹数量,比他们自己一年的产量还多,这相当于整个北约在给乌克兰当后勤部长。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二战那种推进模式了,俄罗斯打击乌克兰的电网、铁路、桥梁,这些看起来跟前线没关系,但实际上影响巨大,没电了,工厂停产,火车停运,物资运不到前线。 有个在基辅的朋友说,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们一天只有4小时供电,取暖靠烧木头,做饭用煤气罐,这种日子过久了,民众的战争意志肯定会受影响。 这场冲突还改变了欧洲的格局,芬兰和瑞典这两个中立了几十年的国家,突然要加入北约了,德国开始重新武装,军费从GDP的1.5%要涨到2%。整个欧洲的安全架构都在重组。 让人头疼的还有能源问题,欧洲以前7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现在断了,只能高价从美国买液化天然气。德国的工业电价涨了3倍,很多工厂都搬到美国去了。 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图什么?其实你看看地图就明白了,乌克兰要是加入北约,从哈尔科夫到莫斯科只有500公里,导弹飞过来不到10分钟,换成任何大国,都不会接受这种威胁。 这场冲突还有个特点,就是信息战打得特别激烈,双方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各种视频,有真有假,普通人很难分辨,有时候一个假新闻传播的速度,比真相还快。 武器装备的消耗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俄罗斯把库存的老坦克都翻出来用了,乌克兰的苏制装备也快打光了,双方都在拼消耗,看谁能撑到最后。 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在这场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印度一边从俄罗斯买便宜石油,一边跟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土耳其既是北约成员,又给俄罗斯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每个国家都在算自己的小账。 有军事观察家认为,这种消耗战可能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双方都没有能力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只能在局部地区反复拉锯,这跟一战时的堑壕战有点像,谁也突破不了对方的防线。 你觉得这场冲突会如何收场?是通过谈判解决,还是会继续打下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中美之间是不是有大事发生?7月9日,人民日报突然刊文对中美关系释放积极信号!人民
【4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