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县衙组织架构中,佐贰官县丞、主簿的地位仅次于知县,称为“二堂”、“三堂”,多少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过讨论县丞、主簿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县中,县丞和主簿的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按照《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共设县丞345人,不足知县的四分之一;主簿更少,仅有55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绝大多数的县中,典史才是真正的二把手。典史属于未入流官,法定职能是主管监察狱囚诸事。但是大部分县都不设县丞、主簿,所以其职由典史兼领。 典史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全国共设1307人,除了奉天设十,吉林不设,安徽一县不设,贵州省一县设二人外,其余各省每县一人。 正因为典史是未入流官,所以任职门槛相对也较低,或者说这个岗位就是专门给那些吏员晋升准备的,而县丞、主簿大部分都是贡监出身,好歹也是有功名的。
1678年8月,称帝不久的吴三桂在衡州病死,他12岁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吴世璠虽年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