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中计了?美国先是解除了部分芯片设计软件的禁令,又允许向中国C919客机出口发动机,表面上看好像是美国服软了,其实可能就是为了稀土拼了,套路就是虚空造牌…… 美国这次解禁的芯片设计软件,只针对最先进的3纳米工艺,但中国早就搞定了28纳米工艺的全套技术,这个水平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至于C919用的发动机,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也快量产了,美国现在才松口,明显是看准时机来"送人情"。 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美国军工离不开中国稀土,一架F-35战机要用400多公斤稀土材料,而全球90%的永磁体都是中国生产的,美国自己的稀土矿开采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想摆脱依赖至少还要5-8年。 中国早就看透了这套把戏,中芯国际没有急着追赶最先进工艺,而是先把28纳米技术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商飞拿到美国发动机后,反而加快了国产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这种"你给归给,我用归用"的态度,是这些年被"卡脖子"卡出来的经验。 更绝的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布局,现在不仅能从矿石里提取稀土,还能从废旧手机、家电中回收95%的稀土元素,美国刚说要重建稀土供应链,中国转头就把两种关键材料列入管制名单——这两样正好是造芯片和发动机必需的。 现在的科技竞争就像下围棋,不是比谁吃子多,而是比谁布局好,中国已经想明白了:不用在所有领域都当第一,只要在几个关键环节掌握话语权就行,比如新能源车、光伏产业,中国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些都需要大量稀土。
美国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技术换资源"的老套路,但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了,吃过亏、上过当,现在知道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看看华为的经历就知道,靠别人终究靠不住,现在中国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能用国外的先用着,但自己的研发一刻不停,就像C919客机,先用着国外的发动机,但国产发动机的研发一点没放松。 未来真正的竞争,不是看谁封锁谁,而是看谁能更快创新,中国现在搞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就是在打造新的创新生态,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谁更开放、更能合作,谁就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