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录‖美国囤铜,我宜未雨绸缪,早做防范 中国是全球铜资源消耗和进口大国,当我

孟岩说 2025-07-08 18:22:34

闻思录‖美国囤铜,我宜未雨绸缪,早做防范 中国是全球铜资源消耗和进口大国,当我们打“稀土牌”卡西方脖子时,美国也加紧囤集铜资源卡我们的脖子。 2025年3月,美国精炼铜进口量从7万吨猛增至50万吨,创十年来单月进口新高。短短三个月内,大量铜锭源源不断转运至美国仓库,导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锐减80%,亚洲和欧洲市场陷入供应紧张。 截止6月,美国铜库存从年初的9.5万吨激增至40万吨,占据全球报告库存的45-60%,而非美地区库存仅够不足10天用量。区域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格局,让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铜消费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安全挑战。 铜,早已超越普通工业金属的范畴。美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的关键材料”,在F-35战机和导弹系统的材料占比高达38%。随着人工智能与能源转型浪潮席卷,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新建一座数据中心需消耗1万至5万吨铜,新能源电池的镍原料同样依赖铜矿伴生资源。 特朗普政府直言不讳——囤铜既是规避关税成本的短期策略,更是争夺新能源时代资源主导权、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长远布局。 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脆弱性正在暴露: 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每年从美国进口铜废料约30万吨,占美废铜出口量近半。今年6月,我国内铜库存降至11.68万吨,逼近安全警戒线,与美方40万吨库存形成刺眼对比。 全球优质铜矿集中于秘鲁、智利、赞比亚,美国若以关税为筹码施压这些国家签订优先供应协议,如同印尼对美镍矿优先出口那样,将对我铜资源构成重大挑战。 若台海或南海爆发冲突,西方对华实施铜资源禁运,我国军工装备产能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这绝非危言耸听。 面对铜资源的短缺,中国应从三条战线构筑防御体系。 一是加快进口周期。改善进口监管模式,运用无人机舱口检视、智能卡口等科技手段,使铜精矿进口通关时间压缩5-7天。 二是资源外交突围。加速与蒙古、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国绑定。近期蒙古国铜精矿经二连口岸直运包头,绕开海运风险。 三是循环技术革命。推动再生铜冶炼技术升级,破解美国废料出口限制。国内再生铜产量占比需从当前30%向50%跃进,方能在封锁中维持产能。 美国囤铜已超越市场行为,成为国家资源战略的赤裸宣言。三个月吸走全球50万吨铜的“虹吸效应”,不仅推高国际铜价20%以上,更让中国库存降至警戒水平。 当前台海南海并不风平浪静,我们更需清醒认识:铜资源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美国囤铜的险恶用心,我宜未雨绸缪,防范在先,有备无患。

0 阅读:29
孟岩说

孟岩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