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泰斗张锡纯治疗糖尿病药方一、玉液汤是张锡纯治疗消渴(特别是以口渴多饮、小便

飞翔说健康 2025-07-08 18:15:40

中医泰斗张锡纯治疗糖尿病药方

一、玉液汤是张锡纯治疗消渴(特别是以口渴多饮、小便频数为主症者)的代表方剂,针对的是元气不升、真阴不足、兼有燥热的病机。玉液汤: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6g,葛根4.5g,五味子9g,天花粉9g整个组方专注于升元气以止渴,固肾精以缩。

生山药 ,滋补脾肺肾三脏之阴,固摄下焦元气、生津止渴。

生黄芪 补脾益气升阳。同时,其升提之性有助于固摄下元,减少尿频。

知母  滋阴清热润燥。清肺胃之热,滋肺肾之阴,助生津止渴。与黄芪配伍,一温一凉,补气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正。

天花粉  清热生津止渴。专入肺胃,清解烦热,助知母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葛根  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助黄芪升提津液上承以止渴。同时,葛根本身也有生津作用。

五味子  酸收敛阴,固肾生津,涩精缩尿。针对消渴小便频数或失禁之症,固摄下焦元气,防止津液下泄。

生鸡内金健运脾胃,助消化。可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配伍特点:

补气升阳与滋阴清热并用: 黄芪配知母、天花粉,解决元气不升与燥热伤津的矛盾。滋补固涩与健运消导同施: 山药、五味子固肾精缩尿,鸡内金助运化防滞。着眼脾肾,兼顾肺胃: 以补脾益肾固本为主,兼清肺胃燥热治标。升清降浊: 黄芪、葛根升清止渴;五味子、山药固摄降浊(缩尿)。

所以整个组方主要针对的是 脾肾气虚(元气不升),真阴不足,兼有肺胃燥热的病人。主症:口渴引饮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混浊如膏,或饮一溲一,乏力,脉多虚细或细数。

二、滋膵饮

滋膵饮是张锡纯治疗消渴(尤其偏重下消,精亏较甚者)的另一重要方剂,组成为:生黄芪15g,生地30g,生山药30g,山萸肉15g,生猪胰子9g。

生黄芪 (15g):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益中气,恢复其升清降浊、输布精微的功能,从“源头”解决津液不升、精微下泄的问题。

生地 (30g): 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生津。生地入肾经,滋肾阴、填肾精的力量强于玉液汤中的山药,且清热凉血之力更著。针对下焦肾阴(精)严重亏耗、虚火内生(及于下)的核心病机。其生津之力也针对上焦口渴。

生山药 (30g): 补脾益肺,固肾涩精。与黄芪协同补益中焦脾气,助其运化升清;同时固摄下焦肾精,防止精微下泄。其性平和,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沟通脾肾。

山萸肉 (15g):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这是滋膵饮区别于玉液汤的关键药物。山萸肉酸涩收敛之力极强,能大补肝肾精血,尤其擅长固涩下焦元气,防止精微(糖脂)从尿中泄漏(“及于下”的固脱层面)。对于下消见小便如膏如脂、尿甜、或尿频失禁者,其固涩作用至关重要。生猪胰子 (9g): 以脏补脏,润燥降糖。直接补充或激活体内调节糖代谢的物质(现代理解类似补充胰岛素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性味甘平,润燥而不助热。

配伍特点

补气升陷 + 滋肾填精 + 固涩下元 + 润燥生津。

黄芪、山药从中焦入手,补气升清治“起于中焦”。

生地、山萸肉重在下焦,滋肾填精、固涩精微治“及于下”。

生地兼清虚热生津,照顾“及于上”的口渴。

猪胰子为特色药,体现“参西”思维,直指消渴(糖尿病)的“糖代谢”核心。

此方针对的是脾肾两虚(中焦气虚及下焦精亏)为本,兼有燥热津伤的消渴证。尤其擅长治疗消渴证见元气下陷明显、肾精亏耗严重、固摄无权(小便混浊如膏、尿甜、尿频失禁、腰膝酸软极甚)、形体消瘦、口渴多饮者。 脉象多沉细弱无力,两尺尤甚。

两方对比

特征玉液汤滋膵饮核心病机侧重脾肾气阴两虚(中焦气虚为主),兼肺胃燥热。 元气不升、燥热伤津明显,精亏相对较轻。脾肾气阴精大亏(下焦精亏为主),兼中气下陷。 肾精亏耗、固摄失职、中气下陷突出,燥热相对不重(或为虚热)。主攻方向升元气,清燥热,生津止渴,固肾缩尿。大补肾精,固涩下元,升举中气,兼滋液润燥。君药/侧重生山药(兼顾脾肺肾)、黄芪(升提)生地(滋肾精清虚热)、黄芪(升提)、山萸肉(固涩)关键特色药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五味子(酸敛缩尿);葛根(升津);鸡内金(助运化)山萸肉(大补肝肾,强力固涩);生猪胰子(以脏补脏,润燥);生地(重用滋肾阴精)固涩力量中等(五味子、山药)极强(山萸肉)滋阴填精力道中等(山药)强(生地30g、山萸肉15g)清热力量强(知母18g、天花粉9g) 针对较明显的燥热。中等偏弱(生地兼清虚热)升提力量有(黄芪、葛根)有(黄芪)适应症特点(侧重)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色清或略浊)、乏力、脉虚数。 燥热症状(口干舌燥、喜饮)相对明显,下消精微下泄(尿浊如膏)尚不极重。小便频数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极甚、头晕耳鸣、形体消瘦、口渴、或有气陷症状(气短、脏器下垂感)。脉沉细弱无力,两尺尤甚。 下消精亏不固症状(尿浊、消瘦、腰酸)非常突出,中气下陷也可能明显。“参西”体现鸡内金“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生猪胰子直接补充“化糖”物质

玉液汤: 是针对消渴“气阴两伤兼燥热”的基础方或通用方。它平衡地处理了中焦气虚不升、肺胃燥热伤津、下焦肾气不固的问题,组方全面,清补兼施,升降同调。适用于消渴证见口渴、尿频、乏力,燥热与气虚并重,精亏尚不极重者。

滋膵饮: 则是针对消渴发展到下焦精亏严重、固摄无权阶段(典型下消)且常伴有明显中气下陷的加强方、专病专方。它用重剂生地、山萸肉大补肾精、强力固涩,黄芪升提下陷之气,并用猪胰子体现“靶向”治疗思想。适用于消渴证见尿浊如膏、消瘦、腰酸膝软、气短下陷等精亏气陷症状极为突出者。其固涩精微(减少尿糖/蛋白流失)的意图非常明确。

四、上消,中消,下消辩证

传统中医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1、上消 (属肺,燥热伤津为主)——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关键: 肺胃热炽,津气大伤。

产生原因: 心火移热于肺,或外感燥热之邪,灼伤肺津;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肺阴,致肺燥津伤。张锡纯认为“上消者,渴而多饮为上消”。

主要症状: 烦渴引饮,饮不解渴,口干舌燥,小便频数但量多色清(初期),或兼见呼吸气促,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脉象: 多见洪大(热盛)、浮数(热在肺卫)、或洪大而芤(热盛津伤已显)。

白虎加人参汤治上消必须是“胃有实热”才有效果。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的在于它能快速、强力地清泻弥漫的阳明气分实热,同时用人参益气生津以救被热邪耗伤的气津。但它的有效性严格依赖于“胃有实热”这一病机前提,即必须有显著的实热证候(大渴、大热、大汗、脉洪大有力)。否则,便是药不对证,有害无益。

2、中消 (属胃,胃热炽盛为主)——调胃承气汤

病机关键: 阳明胃腑实热内结,燥屎内停,灼伤津液。

产生原因: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蕴积化热,灼伤胃阴;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犯胃;或上消肺热下移于胃。中消者,多食善饥。

主要症状: 消谷善饥(吃得多饿得快),口渴多饮,形体反见消瘦,大便燥结,或牙龈肿痛,口臭。舌红,苔黄厚燥。

脉象: 多见滑数有力(胃热实证)、或洪数(热盛)。

调胃承气汤治中消必须是“右手脉滑且实”。滑脉: 如珠走盘,往来流利。主痰湿、食积、实热。实脉: 举按皆有力,坚实。主邪气盛而正气不虚。表明中焦的邪气是实在的、有形的、需要攻下的。右手脉滑且实(尤指右关): 这强烈提示中焦(胃与肠)存在实邪壅滞、腑气不通的状态。这是使用承气汤类方剂的核心指征。

3、下消 (属肾,肾虚精亏为主)——八味肾气丸

病机关键: 肾气(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固摄精微;常兼肾阴亏虚(阴阳两虚)。单纯肾阴虚火旺者可用六味地黄丸,但张锡纯此处强调肾气丸,更侧重于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固摄无权。

产生原因: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导致肾阴亏耗,虚火内生;或阴损及阳,导致肾阴阳两虚。肾虚则封藏失职,固摄无权。张锡纯云“下消者,小便如膏如脂为下消”,并特别强调“饮一溲一,或饮一溲二”。

主要症状: 小便频数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如麸片),或尿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多喜热饮),或面色黧黑,畏寒肢冷(阴阳两虚者)。舌红少津(阴虚),或舌淡苔白(阳虚),或舌体胖大有齿痕(气虚湿困)。

脉象: 多见沉细而数(阴虚火旺)、或沉细无力(肾气虚)、或两尺尤弱(肾精亏虚)、或沉微(阴阳两虚)。

下消“肾气不能上达,不能蒸动肾关,肾关自闭”导致小便频数;同时肾虚封藏失职,精微下泄,故小便如膏。八味肾气丸“能助肾之封藏与气化”,使肾气充足,则能蒸腾津液上承止渴,固摄精微减少下泄。此方逻辑在于温补肾气,助阳化气,固摄下元。适用于下消证见肾气(阳)不足,以小便频多、混浊、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为主者。

0 阅读:1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2025-07-09 14:38

中医好历害的药方。 大枣有效且大枣能吃到饱。为什么当药用几个 这不就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医者父母心不更证明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这不夠证明中医变态,是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不对。还是效果越大病好的越快不对。还是中医不是医者父母心啦。还是大枣不能治病。所以不能做参考意义 还是大枣沒有病可以吃到饱沒有毒。病人吃反而有毒啦。中医变态们光叫有用吗。能阻止宣传中医变态的越来越少吗。眼瞎吗,后面有证明中医为什么是变态,现在是中医如果能治病证明中医是变态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