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很清楚,想要停火必须要让出多达5个地区的领土,这显然不现实。但继续打下去,或许会丢掉更多的领土。唯一的区别是,想停火就得从法律上承认那些失去的领土。而不停火,那些领土只是在事实上占领了,但主权还是乌克兰的,将来总归是有机会拿回去的。其实目前这个情况,确实很让人纠结。如果我是泽连斯基,我也很难抉择。怎么做都很为难,怎么做都不妥。有人说了,停火就在俄罗斯一念之间,直接撤兵,冲突不就结束了吗?话虽如此,但过去三年俄罗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让俄罗斯撤兵,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此事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根本无解,用词平实,更加通俗易懂。 这就像手里攥着块烫手的石头,扔了舍不得,攥着又烧得慌。泽连斯基每天早上起来,办公桌上摆着两份报告:一份是前线缺兵的数字,另一份是西方援助快断供的清单。他盯着地图上那些标着“争议地区”的红色斑块,比谁都清楚,每多打一个月,红色就可能再蔓延一块。 去年冬天见过个从基辅逃出来的老师,她说学校地下室改成了避难所,孩子们画的画里,太阳都是灰色的。“总统说要夺回所有土地,可我们只想在暖和的教室里上课。”这话戳心——政客们在谈判桌上争的是领土条款,老百姓盼的是冬天能用上暖气。 俄罗斯那边也在算账。克里姆林宫的墙纸上,怕是早贴满了军费账单。去年征兵时,西伯利亚的村庄挂出“别让孩子去战场”的横幅,普京的支持率虽然还高,但街头巷尾的抱怨声越来越多。有莫斯科的出租车司机骂:“油价涨得快加不起油了,还在国外占着别人的地,图啥?” 西方的态度更有意思。美国国会里,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下一笔援助吵得面红耳赤,有人举着乌克兰的地图喊“不能让俄罗斯赢”,转头就投票削减了对乌粮食援助。欧盟更直接,上个月说“再给10亿欧元”,这个月就改成“分三年给,每年看情况”。泽连斯基去布鲁塞尔求援,得到的拥抱越来越热情,兜里的支票却越来越薄。 最讽刺的是那些“领土主权”的说法。顿巴斯的矿工们,管它法律上属于谁,只要能安安稳稳下井挣钱就行。他们爷爷辈在苏联时期就生活在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换个国旗挂,不如工资单上多几个数字实在。可泽连斯基不能这么想,他是总统,必须对着镜头说“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丢”,哪怕转身就对着军事顾问叹气。 有人说“俄罗斯该撤兵”,可真撤了,那些战死士兵的家属能答应?有人说“乌克兰该让步”,可那些被炸毁的家园,怎么跟幸存者解释“我们把地让了换和平”?这就像两个打架的人,都流了血,谁先停手谁就像认输,可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泽连斯基的办公桌抽屉里,怕是藏着份没签字的停火草案。上面的条款他看了无数遍,划了又改,改了又划。他知道签了字,国内会骂他“卖国”;不签,明天又得收到几百份阵亡通知书。这种煎熬,不是坐在电视机前喊“加油”的人能体会的。 战争这东西,一旦拖成消耗战,就没什么“正义”可言了,只剩“谁先耗不起”。乌克兰的粮仓荒了,俄罗斯的工厂停了,两边的年轻人死的死、逃的逃。就算将来有一天领土回来了,那些失去的人、毁掉的家,也回不来了。 或许泽连斯基该学学那些在废墟里种向日葵的老人。炮弹刚落过的地方,他们不纠结“这块地属于谁”,先播下种子再说。毕竟,土地再重要,也得有人活着去耕种。
不能接受俄罗斯战败,是何意思?大家要注意这个语境是中国对北约和欧盟国家说的,是要
【277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