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彻底看透,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并且俄罗斯在未来大概率会彻底倒向东方大国。 正是因为北约和西方国家不断给乌克兰“输血”战事才会这么胶着,北约成员国在战争爆发后加紧给乌克兰送去各类武器装备、训练和情报。 没有这些支持乌克兰很可能在战争最初阶段就被俄军击溃了,哪里有战线吃紧西方国家就会加快援助,让乌克兰能够持续抵抗,网络战、无人机、精准炮火,北约都在暗中帮忙俄军其实面对的不只是乌克兰一国,而是有整个西方集团在背后撑腰。 北约的介入极大拖慢了俄军的推进,也让俄罗斯陷入了财政和物资的持久消耗战,战线拉长、消耗加大,俄罗斯本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联系就被切断了不少,西方的制裁一轮接一轮,俄方除了能源还能撑一撑,其他很多领域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先进的芯片、高精度设备、高端消费品等等,俄罗斯很难从欧美买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根本就不是一种简单的短期阵痛,尽管俄罗斯表面上好像顶住了压力,很多国民的生活品质已经大不如前,社会内部的不满情绪也在积累。 就算说乌克兰经济同样遭遇重创,这种损失也不是一个量级的,战争导致乌克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工农业产出大幅下降,很多人失业、流离失所,乌克兰早已陷入外部援助为主的状态,外围资金一旦减少这个国家就很难再持续“硬撑”下去。 欧洲其实也难独善其身,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来就是全球重要的能源粮食供应国,俄罗斯断供天然气、石油,欧洲不得不花高价去中东、北美找替代,粮食出口减少后导致全球价格上涨,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牵连,这场战争波及面之广已经早就超出了东欧地区本身。 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完全被制裁压垮,更关键的原因是还有一个稳定的出口市场,那就是中国,在西方纷纷减少与俄罗斯贸易,把所有经济联系压到最低的时候,中国继续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数据显示,两国贸易额大幅上涨。 中国的能源需求本来就很大,而俄方也急需货币收入稳住内需,俄罗斯遭遇技术封锁,很多工业品、消费品需要寻找新的供应者,中国制造品此时就顶了上来,这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输血”,也是对国内就业、社会安稳的一种保障。 中俄合作的本质,更多还是以现实利益为驱动,中国当然希望保持相对“中立”的外交姿态,既不愿卷入战争本身,也希望避免成为下一个“被制裁对象”。 中国涉俄贸易虽大幅增长,但实际上只占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的一小部分,非常谨慎地控制了风险。 俄罗斯之所以全面转向东方不得已中包含着被动,中俄双方确实短时间合作紧密,但谁也不会放弃自身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不断强调主权、战略自主,而中国也始终把本国安全和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俄未来关系会是“既合作又有分歧”,这种灵活、现实的模式或许能让双方都赢得一些发展空间,对全球来说这也意味着新的博弈周期已经拉开序幕,能源、粮食与产业格局都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乌克兰、俄罗斯还是中国,甚至欧美各国,未来几年都要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中俄关系的深度调整、俄乌冲突的最后走向,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已经成为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焦点。
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彻底看透,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并且俄罗斯在未来大概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08 11:25:42
0
阅读:61
葬云霄
做梦,俄罗斯只要一反过劲来,绝对要对我们指手画脚
忙球和蚌口
忽略了一个问题,乌克兰想加入北约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占领克里米亚。所以根本不是乌克兰想去招惹这么强的国家,乌克兰在克里米亚被占领的情况下去加入北约不就是放弃克里米亚了吗。可见是被逼的,不过,现在根本不是乌克兰想不想停战了,是欧洲也打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