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兵败后被押往长安,一同来投降的还有卢行褒和苏世长等人。李渊二话没说,将卢行

杰彦评娱乐 2025-07-07 16:34:03

王世充兵败后被押往长安,一同来投降的还有卢行褒和苏世长等人。李渊二话没说,将卢行褒砍了,然后杀气腾腾地问苏世长:“你为何要对抗王师?” 王世充,字行满,祖籍西域月氏,幼年随母改姓王氏,定居新丰。他熟读经史,精通兵法,隋朝开皇年间以军功入仕,历任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他出任江都丞,掌管宫廷事务,善于察言观色,迎合隋炀帝喜好,修建华丽楼台,进献奇珍异宝,深得信任。隋末乱世,他率军镇压叛乱,渐掌洛阳军政,自立为郑王,建号大郑。他施政残暴,横征暴敛,致使民心尽失,军队离散,武牢关之战被李世民击败,洛阳失守,只得投降。 卢行褒,籍贯不详,史载为王世充部将,武艺高强,忠于郑政权。他随王世充征战四方,参与洛阳防御战,城破后被俘。押送途中,他身披破甲,步履蹒跚,绳索勒痕清晰可见,面容憔悴,仍保持武将姿态。 苏世长,洛阳人,出身寒门,自幼勤学,通晓经史,擅辩论。他投靠王世充,担任谋士,参与军机要务。洛阳被围,他曾献策固守,王世充不纳,终致败局。被俘后,他身着旧袍,双手被缚,目光清亮,步履从容,似早有应对之策。 王世充治下,洛阳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他强征民夫修筑工事,掠夺粮草,米价暴涨,百姓怨声载道。卢行褒率部镇守城门,亲自巡查,挥鞭驱赶逃兵,维持军纪。苏世长在府中翻阅兵书,尝试筹划退敌之策,多被驳回。武牢关战败后,王世充率众出降,唐军押解他们沿官道西行,秋风卷起黄尘,车马辚辚,沿途百姓围观,指指点点。 武德四年秋,洛阳城破,王世充率残部投降,偕卢行褒、苏世长被唐军押往长安。官道上,车轮碾过泥泞,绳索紧缚众人手腕,押送士卒持矛监视,喝令加快步伐。王世充低头前行,华服换作囚衣,鬓发散乱。卢行褒紧咬牙关,盔甲破损,肩头渗血。苏世长昂首而行,目光扫过路旁枯草,步履平稳。 长安大明宫,殿宇巍峨,朱柱金瓦映着秋阳。李渊高坐龙椅,甲士列于两侧,戈矛寒光闪烁。卢行褒与苏世长被押入殿,跪于青石地面,殿外秋风吹动幔帐,低鸣阵阵。卢行褒额头渗汗,双手紧握,似欲开口。李渊目光冷厉,雷霆震怒,挥手示意,侍卫上前,刀光迅疾,卢行褒头颅落地,血溅三尺,众人屏息。 李渊转视苏世长,杀气腾腾,严词质问其对抗唐军之罪。苏世长直身跪正,拱手应对,以天下逐鹿为喻,言群雄各为其主,陛下既得江山,败将唯求宽宥。言毕,他垂首,衣袖微颤,殿内寂静,侍卫握刀待命。李渊凝视片刻,抚掌大笑,赞其口才,命解绳索,赐锦袍,封谏议大夫,负责监察朝政。苏世长叩首谢恩,起身时,袍角拂地,带起尘土。 这事说白了挺震撼的。卢行褒跟王世充混了那么久,忠心耿耿,结果一进殿就没了脑袋,连句话都没来得及说。苏世长就不一样了,脑子活,嘴皮子利索,愣是把李渊给说乐了,直接从死囚变高官。这哪是审问啊,简直是场口才大考。苏世长这人,搁现在估计能当顶级律师,临场应变能力满分。不过李渊也真不简单,杀伐果断但也能听进道理,识人用人有一套,不然也不会开出大唐这番盛世局面。 苏世长入唐后,忠直敢言,屡次犯颜进谏。武德五年,李渊围猎高陵,旌旗招展,马蹄踏碎晨霜。猎毕,行宫内炭火熊熊,鹿肉香气弥漫。群臣举杯,赞颂盛况,苏世长放下玉盏,进言远猎耗费民力,百日未足,何以言乐。李渊手中酒杯一顿,目光扫过众臣,笑斥狂生扰兴。苏世长拱手,低声言为江山计。李渊未责罚,命其退下。 次年,李渊巡武功,新宫殿雕梁画栋,琉璃瓦映日生辉。宴席间,觥筹交错,苏世长举杯,似随意问此宫是否隋氏旧物。李渊皱眉,答新筑,斥其明知故问。苏世长放下酒杯,正色言陛下昔居陋室尚能安民,今建奢宫恐失民心。殿内鸦雀无声,侍者低头不敢动。李渊沉默,挥手散席,后下令缓建宫室。 苏世长深受李渊倚重,凡国事皆征其意见。武德末年,他奉命赴巴州刺史,舟行江上,风浪骤起,巨浪拍打船舷,木板断裂,他立足不稳,坠入湍流,溺亡,年仅四十余。李渊闻讯,追赠其官,命厚葬。苏世长以直谏名垂青史。 王世充被流放蜀地,途中为仇家独孤修德所杀,尸首无存。卢行褒死于殿前,史无余载。苏世长以智勇化险,忠直辅国,留名后世。

0 阅读:0
杰彦评娱乐

杰彦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