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

小史论过去 2025-07-07 16:33:08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却突然提出要喝一碗红豆粥才肯赴死,一碗粥下肚后,贞妃摸着滚圆的肚子哭喊道“姐,都是你害了我呀!” 贞妃董鄂氏,生在1641年左右,满洲正白旗人,家里算得上八旗贵族。她的老爹叫巴度,官职不高不低,是个一等阿达哈哈番,搁现在也就是个中层干部。她家祖上有点来头,曾祖父伦布是董鄂部的头儿,早年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归附后金后被编入正白旗,赐名鲁克素。鲁克素有两个儿子,长子席汉生了个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次子席尔泰生了巴度,巴度生了贞妃。所以,贞妃跟董鄂妃是堂姐妹,但两人的命运可是天差地别。 1656年左右,15岁的贞妃通过八旗选秀进了宫。那时候清朝选秀规矩挺严,每三年一次,八旗女孩13到16岁都得去凑个热闹。先是初选,查查身体有没有毛病;再是复选,皇室大佬拍板谁能留下。贞妃家世还行,长得估计也不差,顺利进了宫,被封为庶妃。她的地盘在永寿宫的一个小角落,日子过得低调,没啥存在感。同一时期,董鄂妃已经靠着才貌双全成了顺治帝的心头宝,1660年病死后还被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风光得不行。贞妃呢?连皇帝的面都难得见上几次,更别提生儿育女了。 后宫等级分得明明白白,贞妃这种庶妃基本就是个小透明。她的日常可能就是绣绣花、抄抄经书、干点杂活,日子平淡得像白开水。顺治帝的心思全在董鄂妃身上,贞妃这种小角色压根没机会出头。史书里关于她的记载少得可怜,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入宫几年都没啥动静,默默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在养心殿咽了气,才24岁。皇帝这一走,整个宫里都乱了套,哀乐响个不停,宫人们忙着准备丧礼。贞妃那时候20岁,住在永寿宫的一个偏殿里。董鄂氏家族因为董鄂妃的关系,本来就树大招风,顺治帝一死,家族处境更危险了。皇室对他们早就看不顺眼,觉得这家子靠着董鄂妃得了太多好处,现在皇帝没了,得找个由头收拾他们。 贞妃大概是看透了局势,知道家族要想保命,得有人站出来做牺牲。她主动找到孝庄太后,请求殉葬。这事儿听起来挺震撼,一个20岁的小姑娘,主动要求去死,可见当时家族的压力有多大。孝庄太后估计也没多犹豫,就点了头。贞妃这一决定在后宫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她胆子太大,也太惨了。 到了殉葬那天,太监拿着白绫来找她。白绫是清朝殉葬常用的东西,简单粗暴,直接勒死完事。贞妃看着那条白绫,估计心里五味杂陈。她突然开口,说要喝一碗红豆粥。这要求来得太突然,太监都愣了一下,但还是照办了。红豆粥端上来,热乎乎的,带着点甜味。贞妃慢慢喝完,喝得肚子都鼓起来了。她摸着肚子,突然哭喊了一句:“姐,都是你害了我呀!”这一嗓子喊得撕心裂肺,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 红豆粥这东西在中国挺有讲究的,红豆象征相思和爱情。贞妃临死前要喝这碗粥,可能是想表达点啥。有人猜她是对顺治帝有感情,哪怕没啥交集,毕竟是自己伺候过的男人。也有人说,她是想给自己留个念想,毕竟20岁就死了,太不甘心。至于那句“姐,都是你害了我呀!”,指向谁就更扑朔迷离了。可能是她的亲姐姐,也可能是堂姐董鄂妃。董鄂妃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但她死后,家族却因为她招了祸,贞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家族推出来当替死鬼,全是拜这个“姐”所赐。 贞妃喝完粥,接过白绫,自己了结了性命。她这一死,既是家族的救赎,也是自己的终点。那天是1661年正月初七,她的遗体被简单处理后,送到了蓟县黄花山下的墓地,跟另一个殉葬的悼妃埋在一起。墓地挺简陋的,旁边种了点松柏,跟顺治帝的孝陵比起来,寒酸得不行。 顺治帝死后,康熙帝继位,才8岁,朝政大权在孝庄太后手里。贞妃的牺牲让董鄂氏家族逃过一劫,皇室看在她这份“忠心”上,没再追究。康熙长大后,听说过贞妃的事,觉得她挺不容易,初年的时候追封她为“皇考贞妃”。这封号不算高,但好歹给了她个名分,也算对她牺牲的肯定。她的哥哥吴良阿后来在康熙朝当了官,家族总算保住了。 康熙十七年,清东陵建好,贞妃的遗体被迁到妃园寝。那地方在孝陵旁边,墓冢整整齐齐,周围有松树挡着风。她这辈子没享过啥福,死后墓地也普普通通,但好歹有了个归宿。清东陵现在是旅游景点,贞妃的墓还在那儿,默默诉说着她的故事。 康熙十二年,康熙下令废了殉葬这破规矩,贞妃算是清朝最后一个殉葬的妃子。她这20年的命,换来了家族的平安,也让后来的妃子们不用再受这份罪。她的故事没啥浪漫色彩,就是个普通女孩被时代逼到绝路的选择。她不是英雄,也不是傻子,就是个被命运推着走的可怜人。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