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年,毒士贾诩正在家中会客,突然得到消息谋士荀攸病逝,贾诩脸色大变,赶忙撵走

牧童的娱论 2025-07-05 14:13:10

214年,毒士贾诩正在家中会客,突然得到消息谋士荀攸病逝,贾诩脸色大变,赶忙撵走宾客,又命儿子关闭家门,并说:“从此我府上谢绝一切往来。”儿子大为不解,贾诩却道:“鹰犬死,狡兔绝,十年以后你就明白了。” 夏,长安的天空阴沉压抑,一如魏国政治的风雨欲来。此时的贾诩,已年逾花甲,虽不再在朝堂争锋,却依旧是曹魏权谋体系中一头沉静的老狼。 那日午后,他正衣冠整齐,在府中会客。一位旧友远道而来,两人把盏交谈,话语间多是些旧日军旅回忆与时政点评。贾诩虽笑意不减,却眼神飘忽,仿佛心中另有所思。 这时,一个侍从慌张地跑进来,跪倒在地,带着哭腔说道:“启禀老爷,荀令君病重不起,方才……已然薨逝。” 话音未落,贾诩眉头顿时紧锁,酒杯也在他指尖“砰”地一声掉落在地,碎成数瓣。 他脸上失去了血色,沉默片刻后,起身抱拳向客人一揖,沉声道:“家中突有急事,容贾某失礼,请君速速回避。”来客不敢多问,只得匆匆离去。 贾诩回到内堂,命长子贾嗣紧闭前后府门,又吩咐门房:“自今日起,贾府不再接见任何宾客,无论是谁,一概谢绝。” 贾嗣满脸惊诧,忍不住问道:“父亲,荀令君虽是魏之重臣,然朝堂上还有司马懿、陈群、程昱等人,何至于如此惊恐?况我贾氏并未与荀氏深交,又为何因他之死而闭门谢客?” 贾诩看了他一眼,眸中深沉如夜,缓缓说道:“鹰犬死,狡兔绝,十年之后你便明白了。” 贾嗣更加迷惑,心中翻涌,却不敢再问,只是默默记下这句话。 荀攸,魏国中军师、曹操最倚重的智谋之士,素以稳重果敢、明断善筹闻名,曾在官渡之战前后屡献奇策,是曹操麾下唯一能与贾诩谋略比肩的人物。 然而不同于贾诩的深藏不露、避锋藏爪,荀攸始终以“魏国栋梁”自持,在朝中拥有广泛人望。 贾诩深知,曹操信任荀攸,是因为他忠诚、无私,不争功,不逢迎。只要荀攸还在,他贾诩虽不再活跃,却仍可安心。可如今,荀攸骤逝,那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崩塌。 两年后,曹操进位魏王,群臣拜贺,王位已定,朝中风向悄然转变。贾诩不再朝堂应召,仅称老病缠身,只命家人守门不纳客。世人只道他隐退,实不知他心中早已算明时局之变。 而荀攸死后不久,其一脉也遭到冷落。荀氏虽为士族,但无荀攸镇场,魏朝重心开始向其他功臣倾斜。朝中凡有与荀氏、或曾与荀攸同调者,皆受排斥。 贾诩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本不畏权变,却极怕无道之祸。 他知道,自己当年曾辅张绣抗曹,又在曹操身边以“毒计”震动群臣,如今无荀攸为其背书,“毒士”之名迟早成为朝中清洗的借口。 他也曾暗中打探消息。一次,一个旧部来探,说起曹操近年常自言:“天下已定,忠与不忠,该有清账。”贾诩闻言,面色如冰,一语未发。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魏文帝曹丕即位。新帝年轻刚猛,锐意整顿朝局,清理旧臣之势愈加明显。那一年,贾诩病危,他将贾嗣唤至床前,声音低沉: “记住,天下若无明主,贤才将为祸水。你我贾氏,智有余,名亦盛,唯少功。日后若有风变,切莫出头。” 贾嗣听罢,泪如雨下:“父亲言重了。您辅魏有功,曹氏岂会忘恩?” 贾诩微微摇头:“非忘恩,乃疑也。当年吕布、张绣、李傕郭汜,皆以勇得宠,后皆成祸。我助张绣退曹,又助曹操平中原,忠奸并存,主上焉能心安?” 他又低声补道:“当年鹰犬尚在,狡兔可得喘息。今鹰犬亡,我等便是下一只兔。” 说罢,他长叹一声,闭目不语。 贾诩卒于220年秋,终年七十三岁。魏文帝曹丕追封其为太尉,赐谥号“肃侯”,却并未允许其子贾嗣承袭兵权,只封闲职,贾家一脉渐淡出朝政核心。 直到十年后,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一场场旧臣清洗悄然展开,许多曾在曹操晚年得宠之人纷纷被贬、被害。 彼时的贾嗣,早已将父亲那句“鹰犬死,狡兔绝”铭刻心头,终生谨慎行事,避祸而存,贾氏家族才得以在乱世中苟延至晋。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2
2025-07-05 18:27

贾诩是个聪明人呀!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