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15日凌晨,32岁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这位"鉴湖女侠"临终前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她离世时,儿子王沅德才10岁,女儿王灿芝只有6岁。谁也没想到,这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日后会各自书写传奇,哥哥成为湘潭首富,妹妹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1896年,21岁的秋瑾嫁给了湘潭首富王黻臣的儿子王廷钧,王廷钧长得清秀文雅,有"翩翩佳公子"的美誉。 新婚生活很甜蜜,王家公公直接送了一间当铺给新儿媳作见面礼,小两口琴瑟和鸣,1897年生下儿子王沅德,1901年又添了女儿王灿芝。 秋瑾看着襁褓中的孩子们,对丈夫说:"但愿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1903年中秋,秋瑾身着男装到戏院看戏,在当地引起轰动,1904年5月,她变卖首饰东渡日本求学。 临行那天,秋瑾抱着7岁的王沅德说:"娘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你要照顾好妹妹。"小沅德懵懂地点头:"娘,您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别,竟成永诀。 秋瑾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办学堂、搞革命,1907年7月14日,官府查封她办的大通学堂。 秋瑾穿着长袍站在屋脊上,从容被捕,在狱中,她只在供词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第二天凌晨就被处死了。 噩耗传到湘潭,丈夫王廷钧郁郁成疾,两年后病逝,王廷钧的父亲也在同期去世,一夜之间,10岁的王沅德和6岁的王灿芝成了孤儿。 小灿芝的日子最难过,她被送到母亲朋友家,经常饿肚子,头发里长满虱子,后来回到王家,祖母却把对秋瑾的怨气都撒在她身上,经常打骂这个可怜的孙女。 王沅德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成了王家顶梁柱,1909年,12岁的他独自去绍兴,把母亲的灵柩迎回湘潭与父亲合葬,14岁时加入同盟会,要继承母亲的革命志向。 1918年大学毕业后,王沅德全心经营家族产业,湘潭的永安开发膏矿公司、电气公司、利兴黑鬃厂都有他的股份,光当铺就有四家,田地遍布湘潭、株洲郊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湘潭首富。 当地县长都要来王家拜访,国民党也想拉拢他当官,王沅德每次都拒绝:"我只愿做个商人,为母亲多做些善事。" 他每年春节给贫苦乡邻"放年米",灾年主动减租赈灾,还出面保释被捕的地下党员,1941年,他捐出田地和房屋,创办了新群中学。 妹妹王灿芝继承了母亲的倔强性格,自号"小侠",15岁时偷偷拜师学武,说要为母亲报仇。中学毕业时,祖母安排她嫁给曾国藩的曾孙,她在婚礼前夜逃跑了,直接去了上海求学。 1928年,27岁的王灿芝去美国留学,到了美国,她本想学工业技术,但看到航空事业的发展,想到祖国航空技术几乎为零,她改变了主意。 "中国要强大,必须有自己的航空力量。"王灿芝进入纽约大学航空专科,拼命学习飞机工程、航空教育、驾驶学等课程,她是班里唯一的女学生,也是唯一的中国人。 1930年,王灿芝学成回国,成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美国航空界称她为"东方女飞将",上海、南京的报纸都叫她"中国第一女飞行家"。 回国后,王灿芝在航空署教育科工作,后来当了军政部航空学校教官,她经常感慨:"中国内讧不息,外侮频侵,我们必须奋勇直追,雪神州之耻,这样才对得起先烈在天之灵!" 1932年,王灿芝结婚生女,一边工作一边整理母亲的诗文,编成《秋瑾女侠遗集》,后来她改姓秋,叫秋灿芝,1951年去了台湾,继续从事航空教育。 1954年,哥哥王沅德在湖南文史馆工作,专门整理母亲秋瑾的资料,1955年5月,58岁的王沅德突发脑溢血去世,1967年,66岁的王灿芝在台湾孤独离世。 兄妹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都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母亲的精神,哥哥用财富回馈社会,妹妹用技能报效国家。 秋瑾虽然32岁就离世了,但她的精神在儿女身上得到了延续。 参考资料: 《秋瑾集》,秋瑾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
1907年7月15日凌晨,32岁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这位"鉴湖女侠"临终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7-05 00:16:20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