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的冲突过后,最大的经济损失不是战场上的军费开支,而是

好故事计划 2025-07-04 19:21:39

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的冲突过后,最大的经济损失不是战场上的军费开支,而是城市里那些被炸毁的高楼大厦要重建的费用,这得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恢复。

以色列和伊朗打起来之后,伊朗的导弹就跟不要钱似的往以色列本土扔。以色列虽然有“铁穹”、“大卫投石索”这些防空系统,但架不住导弹数量多!

就说“箭-3”导弹,拦截一枚就得花400万美元,一晚上能打出去几十枚,12天的冲突,光是拦截弹就花了整整87亿美元,相当于全国GDP的8%。这还没算上战机出动、弹药消耗这些费用——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在烧钱啊!

可军费再高,毕竟是一次性的消耗,真正让以色列肉疼的,是国内被炸毁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工作。

战争一开始,伊朗的目标就很明确: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专打以色列大宗城市,特拉维夫、海法、耶路撒冷的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居民区都没能幸免。

就说15号的那场反击吧,一轮导弹密集洗地下来,直接把以色列海法炼油厂炸瘫了——这里供应全国六成汽油,一停工,加油站全排长队,老百姓连车都开不了。

第二天的反击更狠,100枚导弹一路带着火花砸向特拉维夫的钻石交易所,整栋大楼被夷为平地,就连科研实验室、国防部大楼也全被炸了,这些可都是以色列的“钱袋子”和“大脑”啊!每年为以色列提供几百万亿美元的收入来源,现在全部毁于一旦,搁谁不心疼?

更让以色列受不了的是后续的赔偿修复。以色列财政部算了笔账,光修复被炸毁的建筑和赔偿老百姓,就已经花了30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更换武器和防御系统的钱。

更要命的是,4万多人被炸得无家可归,政府每天得给他们住酒店,这笔开销像流水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海法炼油厂虽然部分恢复生产了,但要完全修好还得等到10月,这期间全国的能源供应都得勒紧裤腰带。

有人可能会说了,重建有什么难的?可这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以色列被炸的可不只是民宅,还有炼油厂、交通枢纽、能源设施这些“大动脉”。

就拿海法炼油厂来说,炸坏的管道和输电线路要重新铺设,设备要从国外进口,技术工人还得从印度、斯里兰卡紧急招募,这成本比平时高了好几倍。更麻烦的是,伊朗的导弹还炸了特拉维夫的科研实验室,这些地方可是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心脏”,里面的精密仪器和数据一旦被毁,损失根本没法用钱衡量。

而且,重建需要的材料和人力,以色列自己根本不够用。之前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已经让建筑业缺工14万人,现在又要抽调人力去修被炸的房子,很多工地只能停工。建材价格也跟着飙升,钢筋、水泥、玻璃这些东西,要么被国际制裁卡脖子,要么因为运输中断涨价,政府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足够的材料。

国际社会也在给以色列“伤口撒盐”,欧盟和土耳其嚷嚷着要制裁以色列,暂停贸易合作,这让以色列本来就脆弱的供应链雪上加霜。美国虽然答应给点援助,但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模棱两可,以色列能不能拿到钱还得看人家脸色。

有人可能会说,以色列不是有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吗?可这些钱要用来还外债、稳定货币,还要应对接下来的军事开支,根本经不起重建的长期消耗。以色列央行行长都急了,警告说如果冲突继续下去,经济增长预期可能从3.5%腰斩,到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最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损失可能永远都补不回来。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本来是经济支柱,占出口的53%,但战争一来,外国投资减少了34%,很多新创公司因为缺人和缺钱倒闭。旅游业更是惨不忍睹,游客数量暴跌81%,酒店业成片破产,这可是以色列的“无烟产业”啊。

所以说,以色列这次真是“打赢了仗,输光了钱”。战场上的导弹炸的是钢筋混凝土,重建的费用却是在割以色列的“经济命脉”。那些被炸塌的高楼大厦,就像一道道伤疤,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愈合。老百姓要住新房、工厂要复工、经济要恢复,都得靠真金白银堆出来,可钱从哪儿来呢?只能勒紧裤腰带,慢慢熬了。

这一仗,以色列算是明白了:战争带来的伤痛,远比导弹的威力更持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好故事计划

好故事计划

好故事计划,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