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凉
这两天的上海,热得一天世界!
老多上海人,躲起来了。家里好啊,有空调,有电风扇,有冰箱。外头?只有太阳!
但是,老底子上海,不是这样的。老底子的上海人,夏天讲究乘风凉,这是一种社交。
乘风凉,是一桩有仪式感的事情。
先要“圈地”。太阳落山了,地上还热腾腾,那就浇井水。“刺啦”一声,地上冒烟,温度就下来了。
那个时候,家里有“华生牌”,绝对属于大户。电线拉出来,摇头半小时,似乎是在宣誓主权。弄堂里小人淘气,老是跑上去,对着风扇,“啊……”,或者唱两句《乡恋》,听声音抖来抖去。
弄堂里,家家伙食不同。乘风凉时,就看出来了。有的上海人天天吃粥,讲起来“太热了”,实际上肚皮里缺油水。有的人家,小康,冷面,冷馄饨,毛豆子炒萝卜干。我们弄堂里有大户,天天红烧肉、酱油肉、咸肉,天天看了流口水。
吃好饭,躺椅一放,洒好花露水的席子一铺,就好放松了。家长里短,国际新闻,隔壁邻居嘎讪胡。
有几个大人路灯下打牌,大怪路子。牌大牌小,没关系。路子一定要对。
还有大人讲故事。讲《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是一个档次;讲《双城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档次;当时最轰动的,是讲《一只绣花鞋》,讲的人一惊一乍,听的人汗毛淋淋,越听越冷……
到了夜里,实际上也不太晚,10点不到,不少人就回去睡觉了。有的上海人觉得家里太热,在外睡到夜里一两点钟,再回去继续睡。有人一觉睡到天亮。老法头讲,睡在外面可以,但是肚脐眼不能露出来……
老底子,上海人要啥没啥,苦透苦透。但是,现在想想,也有很多开心的事。现在天热,上海人往往有,但是心里,又好像缺少点啥……上海市今日热点乘风凉上海闲话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