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4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

粗茶淡饭乐悠悠 2025-07-04 18:54:05

1974年,被劳教24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钱,但谁能想到,这个身上的衣服洗掉了色,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这个故事始于1936年青岛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18岁的吴其轺正专心听课,准备将来当一名教师,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他愤然撕碎课本,冲出教室。 在街头看到黄埔军校笕桥航校的招生告示后,他没等父亲回信便退学报考,临行前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只想杀敌报国,夺回东三省!” 航校的训练堪称残酷,1938年昆明训练期间,他的教练机遭日机袭击,身中三弹坠毁,坐骨神经断裂,左腿重伤,医生断言他终身残疾。 但吴其轺每日咬牙做数百个俯卧撑,硬是重返蓝天,1941年毕业后,他驾驶老旧的霍克III战机守卫芷江机场。 一次空袭中,他驾教练机引开敌机火力,被击落坠入岷江,臀部中弹,江水因飞机燃烧而滚烫,救他的村民多人烫伤,昏迷多日后,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飞吗?” 1942年,中美组建混合航空队,吴其轺入选飞虎队,驾驶美式P—40战机,1943年湘潭空战中,他的飞机被日军炮火击中20余弹,机身如马蜂窝,仍摇摇晃晃带伤返航。 美国飞行员惊叹:“中国飞行员比钢铁还硬!”这句话后来被写入美国空军的作战报告。 最艰险的任务是驼峰航线,这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生命线,海拔超过7000米,气候变化无常,日军战机随时埋伏,半年内,160名飞行员在这条航线上丧生。 吴其轺四次穿越驼峰,目睹11名战友接连坠毁,每次起飞前,他都要写一封遗书,但祖国需要物资,他必须飞。 颤抖的仪表盘,稀薄的空气,随时可能出现的日军战机,他冷静操纵着飞机,将一批批物资送达中国内地。 抗战八年,他参加88次空战,击落日机6架,获得盟军“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及国民政府颁发的17枚勋章。 1945年9月9日,他作为分队长坐在南京受降仪式第一排,亲眼见证冈村宁次缴刀投降,后来他回忆:“那20分钟,让我一生的血泪都有了意义。” 内战爆发后,吴其轺拒绝参战,1948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美国西点军校航空分校深造,1949年,他冒险借美军飞机抵达香港,辗转回到大陆,成为解放军空军教官。 然而1954年镇反运动中,因国民党军官背景,他被判劳改20年,从王牌飞行员到余杭农场的劳改犯,这个转折让人唏嘘。 在农场他白天挖矿,夜晚借废品中的书本自学化石知识,1974年出狱时,他身无分文,左腿旧伤恶化,只能蹬三轮车谋生。 一家四口挤在12平米的出租屋里,每天装卸600斤货物,吃一斤面条才能勉强填饱肚子,邻居们只知道他是个“瘸腿老头”,却不知道他胸前曾挂满勋章。 每天清晨,他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默默帮人搬重物,从不提及往昔的荣光,那些勋章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箱底,像埋葬了一段历史。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阴霾,浙江省统战部偶然发现,这位“三轮车夫”竟然是抗战英雄,立即为他平反并安排到杭州大学整理化石标本。 他戴着老花镜,将战时学的英语用于翻译文献,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标本员怎么懂战术和地质学?”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87岁的吴其轺重返芷江,抚摸着飞虎队纪念馆的展柜哽咽道:“战友们,我替你们看到了今天。” 2009年,美国政府补发了他的勋章,2010年清明节,他坐着轮椅来到杭州岳王庙,在“精忠报国”石碑前泪流满面。 同年10月13日,93岁的吴其轺安详离世,骨灰归葬福建闽清老家,他的飞行日志和勋章现在静静地陈列在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里,向后人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从富家子弟到飞虎队王牌,从劳改犯到三轮车夫,再到重获荣誉,吴其轺的人生跨越了整个20世纪的风云变幻。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不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烈火中的坚持,是沉默时的脊梁,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改变的赤子之心。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吴其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精神已经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永远的精神财富。 信息来源:知学网 吴其轺从“飞虎”到车夫

0 阅读:52
粗茶淡饭乐悠悠

粗茶淡饭乐悠悠

粗茶淡饭乐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