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战火又燃:冤冤相报何时了
6月29日,伊朗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复仇导弹如愤怒的利箭,直抵特拉维夫,一座大楼轰然中击,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内2500名科研人员的命运悬于一线。伊朗更是悬赏100万美元追杀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为逝去的高级将领讨还血债。
仅仅两天后,7月1日晚,胡塞武装也加入了这场纷争。“巴勒斯坦 - 2”型高超音速导弹如鬼魅般划破夜空,精准命中特拉维夫本 - 古里安国际机场,机场跑道等设施受损,航空运输和商务活动陷入停滞。3架无人机对多地“敏感目标”发起攻击,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让以色列民众的生活被恐惧笼罩。
曾经被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系统,在伊朗的饱和攻击下,神话破灭,实际拦截率从90%暴跌至不足50%,暴露出面对高超音速导弹时防空体系的巨大漏洞。
而美国在这场乱局中扮演的角色,更是耐人寻味。一边施压伊朗重返谈判桌,试图摆出一副和平使者的姿态;另一边却在6月30日批准向以色列出口5.1亿美元精确制导炸弹,这“左手递刀右手劝和”的操作,无疑是在火上浇油,其试图通过制造危机掌控谈判筹码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中东地区的人民渴望和平的曙光。国际社会应摒弃私利,积极斡旋,推动各方坐下来,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化解矛盾,让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重归安宁。否则,仇恨的种子将继续生根发芽,战争的悲剧将不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