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拾荒老人被工地老板收留6年,老人被家人接走时,老板突然拦住:把钱结清再走! 说着,工地负责人孙先生掏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到写着“聋哑老人”的那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行行数字。 “你们看,这都是老人这些年在工地干活的工资明细,工程队都给记着呢。” 从2017年开始,陆陆续续攒下了113347元现金。老人的家人看到这些记录,忍不住热泪盈眶,真是遇到了好人啊! “自从老人走失,我们全家人都在担忧和自责,现在看到老人安然无恙,还得到这么妥善的照顾,真是太感谢了!” 聋哑老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个圆满的结局令人感到欣慰。老人身边始终不缺少家一样的温暖,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多年来一直关照着老人,挂念着为老人寻找家人。 多年前,良渚一家建筑工地周围出现了一位拾荒老人,老人无家可归、又聋又哑,在工地周围捡破烂,每天身上都脏兮兮的,看上去十分可怜。 工友们都是善良的人,有时候大家会接济一下老人,给老人一些吃的穿的。工友跟老人攀谈的时候,才发现老人不识字也不会说话,连家在什么地方都弄不清。 看着老人露宿街头,朝不保夕,工程队决定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一帮就是6年,老人在工程队中安了家。 老人的头脑很清醒,工友用手势比划着告诉老人,来工地干活,工地给他工资,老人干脆利落的答应了。 工程队体谅老人的年纪,给老人安排的都是轻便的活计,但是工资待遇跟其他工友一样。 由于老人不会写字也不认识字,身上更没有证明身份的证件,办理不了银行卡,工程队就把工资用现金结算给老人。 老人在良渚不认识什么人,平常也没有大的花销,工资就这样一直攒着,工程队担心金钱安全,于是就先帮老人存起来,平日里给他点儿现金维持日常开销。 工友们都将老人当成了一份子,大家自觉地照应老人的生活。看着老人一个人孤独落寞,工程队就想着给老人找一找家人。 他们猜测老人可能是与家人走失,因为无法沟通才难以回家。6年间,只要有时间,工友就会带着老人去派出所,采集信息寻找线索,可惜都一无所获。 为了帮助老人寻亲,工友们还在网络上发布寻亲消息,在各地工友群中散布老人外貌特征,请大家帮忙留意,是否知道谁家走失了一位老人。 最困难的就是老人的身份问题,老人不会说话,看不懂手语,更不认识字,对于自己来自哪里一无所知,为老人寻亲无异于大海捞针。 每到过年的时候,工友们要回家探亲,大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人。他们总是提前给老人置办点年货,叮嘱老人等着他们回来。 然而工程临近尾声,工程队也即将解散,工地上的临时住所都要拆除,工友们各奔东西,再也无法收容老人。 一想到老人又将在外面流浪,工友们就觉得很伤心,他们找到各种途径,加紧为老人寻亲,希望能赶在工程队解散之前,让老人有一个归宿。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音。工程队为老人寻亲的新闻引起了关注,老人的家人在老乡群中看到了这则新闻。 家人辗转联系到了工程队,通过视频进一步确认老人的身份,大家惊喜的发现,各项特征都对得上。 家人们立刻驱车赶去认亲,一行人接力开车,开了17个小时,终于从老家赶到良渚,见到了聋哑老人。 老人看到自己的亲人,立刻认了出来,他知道这是接自己回家的,立马开始收拾行李。在场的人看到老人露出喜悦的笑脸,都万分感慨。 “先别急着走,得把钱结清。”工程队负责人孙先生拿来一个黑色塑胶袋,里面装的是老人6年来存下的工资。 相处多年的工友们,终于得知老人的名字是何志友,老家在重庆,外出打工时走失,从此失去音讯,家人们已经寻找了17年。 在经过信息采集比对后,派出所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何志友终于能和家人团聚。 参考资料:失散17年的亲人找到了!被杭州一工地收留的聋哑老人已踏上回乡路2022年01月29日08:23:19来源:天目新闻
浙江1拾荒老人被工地老板收留6年,老人被家人接走时,老板突然拦住:把钱结清再走!
老阿七说史
2025-07-04 10:30: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