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一营被日军三面包围,营长竟诈降,还故意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

潮女炫风尚 2025-07-03 21:27:09

1940年,八路军一营被日军三面包围,营长竟诈降,还故意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谁扔枪,我打谁!谁知,这连长后来改口问日军:我们过去,能给什么待遇? 1940年,河北博野县白塔村,八路军冀中军区33团1营撞上了硬仗。日军2000多人三面围过来,1营不过400来人,武器装备也差得远,形势一看就悬了。营长石金彪是山东人,从小见惯了日军烧杀抢掠,村子被毁,乡亲被屠,那股恨意早就刻进骨子里。加入八路军后,他靠着胆大心细,多次带着部队在绝境里杀出血路。这次,他一看地形,村子三面被围,背后是河,团主力还在对岸,撤退等于把兄弟部队卖了。他咬咬牙,决定硬扛,拖住日军,给主力争取时间。 石金彪不是光会拼命的莽夫,他脑子转得快。战斗打到中午,1营伤亡过半,阵地快守不住了,日军还分兵去追团主力。他急得直砸地,心想得想个辙拖住这帮鬼子。这时,日军那边喊话,说投降有赏。他灵光一闪,诈降!让战士扯白布挥着,假装投降,还喊自己是团长万振西,要谈条件。日军指挥官还真信了,嚷着让扔枪。石金彪赶紧招呼部队配合,把坏枪扔出去,装出一副缴械的样子。 连长赵大雅这时候还不明白咋回事。这家伙外号“赵阎王”,河北人出身,家里也被日军屠过村,爹妈兄弟全没了,他就剩一口气要跟日军死磕。他见战士扔枪,火气蹭蹭往上窜,冲出来就吼:“谁扔枪,我毙谁!”石金彪一把拉住他,小声说这是计策,赵大雅愣了愣,马上反应过来。他转身就朝日军喊:“投降给啥待遇?军饷多少?”这嗓门大的,把日军都唬住了。日军还真缓了进攻,派伪军过来捡枪,结果被埋伏的机枪一通扫,撂倒一片。 这招诈降真管用,日军被晃点了一下,进攻节奏乱了。石金彪趁机带着部队退进村里打巷战,想再拖一拖。可日军指挥官也不是傻子,发现上当后气得跳脚,炮火直接往村里砸,重机枪阵地都炸没了。1营人越打越少,子弹也快没了,石金彪身上血汗混一块,带着最后70多人拼死冲向日军指挥部。半路上他胸口中弹,倒下前还扔了颗手榴弹,炸响那一刻,他眼睛还盯着河对岸。赵大雅带着残部也在巷战里拼光了力气,最后倒在刺刀和空弹壳旁边。 这场仗打得惨烈,1营400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可他们硬是拖住了日军2000多人的脚步。团主力靠着这宝贵时间过了河,逃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白塔村一战,石金彪和赵大雅用命换来了胜机,他们的诈降计策传遍了冀中军区。战士们一提起这事,眼里全是敬佩,说这俩人真有种又有脑子。33团后来士气大涨,靠着这股劲头又干了好几场漂亮仗。这仗打得值,成了抗战里一个经典案例,讲的是八路军咋用智慧和血性以少敌多。 石金彪和赵大雅不是啥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普通庄稼汉出身,扛过锄头,也端过枪。他们跟咱们一样,有家有恨,可他们硬是把这口气憋成了斗志。石金彪那股不服输的劲,赵大雅那股狠到底的性子,搁在谁身上都得服。白塔村这场仗,诈降是高招,可背后是实打实的命去填出来的。日军那边也不是吃素的,装备好人数多,愣是被这俩人带着一营人拖得够呛。这不是啥传奇故事,就是一群汉子用命拼出来的历史。 后来抗战胜利了,白塔村这仗被写进史册,石金彪和赵大雅的事迹成了教育后人的材料。冀中军区档案里记着他们的名字,村里老百姓自个儿掏钱立了块碑,上头写“白塔忠魂”,纪念这帮牺牲的战士。每年清明,村民都去扫墓,带着花篮,说这是咱们的根,不能忘。石金彪和赵大雅的名字,就这么刻在了大家心里,提醒着后人和平多不容易。 这场仗里没啥好说的伪军汉奸,就是些捡便宜的货色,提都不值一提。重点是石金彪和赵大雅这俩人,一个脑子活,一个心够硬,配合起来硬生生把绝境掰回来一点。他们不是为了啥虚名,就是想让团里的兄弟多活几个,让日军少嚣张一会。这份心思接地气,搁谁身上都能明白。白塔村这仗,不是啥大场面,可就是这种小地方的血战,堆出了抗战的底气。 说白了,这场仗就是八路军拿命换时间的教科书。石金彪诈降那一下,不是啥花里胡哨的计谋,就是看准了日军想速战速决的心态,硬拖着不让你痛快。赵大雅那嗓子一吼,愣是把戏给演全了。这俩人没啥文化,可这智慧是打仗打出来的,比书本里的兵法还实用。他们用行动告诉后人,抗战不是靠天降神兵,是靠一个个普通人豁出去拼出来的。 到现在想想,这仗打得真值。1营没了,可33团活了,后头还干了不少大事。石金彪和赵大雅要是泉下有知,估计也会觉得值。他们不是啥大人物,就是咱们庄户人里的硬汉。这场仗讲的是智慧,更讲的是骨气。八路军为啥能赢?不就是靠这股劲吗?白塔村这事,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0 阅读:1073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16

用户14xxx16

2
2025-07-04 15:08

致敬先烈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