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走。陈中柱的妻子,

彩虹糖豆乐园梦 2025-07-03 19:53:30

[太阳]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走。陈中柱的妻子,带着女儿,冒死来到泰州,向日军司令当面索要丈夫的头颅。 (参考资料:2022-11-02 上海热线——陈中柱王志芳伉俪英杰) 1941年,江苏泰州,一个怀着六甲的女人走进了日军指挥部,她不是来投降,也不是来求情,而是来讨还一样东西——她丈夫的头颅。 她丈夫,是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少将司令陈中柱,几天前,在武家泽的突围战中,他身中六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可敌人还不罢休,为了邀功,竟他的头颅割下,带进泰州城示众,当地百姓悲愤交加,称他为“断头将军”。 噩耗传来,这位名叫王志芳的妻子,强忍悲痛,心中只剩一个念头:拿回头颅,让丈夫全尸而葬,她先在乡亲帮助下找到丈夫的无头遗体,用一口薄棺收殓,随即租了条小船,日夜兼程将灵柩运至泰州。 然后,王志芳托人联系上了城里的日军指挥官南部襄吉,谁知,南部襄吉竟答应了她的请求,约定那天,王志芳带着6岁的大女儿,走进了戒备森严的敌营。 日军大厅里,香案上放着一个木匣,里面是用药水浸泡着的陈中柱头颅,南部襄吉在确认王志芳是陈司令唯一的原配夫人后,竟还搞了个简单的“归还仪式”,命士兵将木匣恭敬地捧给她。 这看似矛盾的举动,或许是出于对勇士的某种敬意,又或许是笼络人心的政治姿态,但在那个命如草芥的年代,一个中国女人的尊严,竟要靠侵略者的“开恩”来成全,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讽刺。 王志芳抱着沉重的木匣,一言不发,转身登上城外的小船,将丈夫的头颅与身体合葬,陈中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妻子为他只身闯龙潭? 1906年,陈中柱出生于江苏盐城一个贫苦农家,他不是天生的军人,早年在上海电车公司当工人,后来受大革命浪潮影响,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 毕业后,陈中柱被分到国立中央大学当军事教官,也正是在那里,他认识了南京姑娘王志芳,两人于1932年结婚。 而支撑陈中柱走上这条路的,远不止是军人的天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义无反顾投身战场,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后来,他受命组建游击队,在敌后搅动风云。 陈中柱深知团结才有力量,积极践行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和新四军密切配合,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定,当伪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叛国投敌,想用高官厚禄拉他下水时,陈中柱断然拒绝。 这种不肯同流合污的“死硬”,自然成了日伪的眼中钉,1941年6月7日,日伪军集结重兵,就是要拔掉这颗钉子,激战中,陈中柱将妻女托付给卫兵,自己冲在了最前面,直至战死。 1941年9月,王志芳生下遗腹子“承志”,希望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此后,她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在泰州艰难度日,全家仅靠每月两石米的抚恤金维生,其间的辛酸可想而知,直到抗战胜利,她才带着孩子们回到南京娘家。 即使后来岁月变迁,子女们陆续移居海外,王志芳也去了澳大利亚,但她从未忘记丈夫为之牺牲的这片土地。 从1999年起,这位老人开始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家乡盐城建湖设立“陈中柱奖学金”,后来又与子女共同捐资100万元设立“陈中柱王志芳奖学金”,资助家乡的贫困学子。 王志芳用一种安静而持久的方式,延续着丈夫的爱国情怀,一个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一个在战后为国育人,这对夫妇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忠勇”。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彩虹糖豆乐园梦

彩虹糖豆乐园梦

彩虹糖豆乐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