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女子上了一辆网约车,下车的时候,她的手轻轻一拉门把手,门把手竟然就断了

史书先生 2025-07-03 17:04:45

浙江温州,女子上了一辆网约车,下车的时候,她的手轻轻一拉门把手,门把手竟然就断了,她跟司机说,结果司机直接让她赔300元,女子不同意,就报了警,后来,姐姐和司机协商,最终赔了158元,事后,女子没想到,司机竟然用这个门把手,策划了一场阴谋。

车蹭一下漆掉了才二百,这一个门把手三百也太假了,网约车又不是啥很贵的车!这个大概率是诈骗怎么可能有这么脆弱的把手!车厂在测试拉手时要保证拉动上万次,没那么脆弱断开!

可就是这样的常理,却被郑女士忽视,从而陷入了一场骗局当中,七月初的一天,郑女士乘车抵达目的地,像往常一样轻拉车门,谁知内侧的门把手竟应声而断。她记得自己并没用多大力气,可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还是让她顿时陷入尴尬。

司机的脸色也立刻沉了下来,语气强硬地要求她赔偿300元,并扣着车不让她离开。郑女士心里直犯嘀咕:一辆普通的网约车,一个门把手真能这么贵?她本能地感觉自己被“坑”了,双方僵持不下,郑女士只好报警。民警到场后进行了调解,在姐姐的劝说下,她最终赔付了158元。

虽然省了些钱,可郑女士心里那股憋屈劲儿怎么也过不去,她坚信自己不该承担这笔费用,于是决定把遭遇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已经解决的小纠纷,才刚刚拉开一个更大骗局的序幕。

视频上网后,果然引来了不少关注。其中一条评论,让郑女士感觉难以置信。一位自称是司机“圈内人”的网友爆料,那个司机事后竟在他们的群里大肆炫耀,称郑女士是他的“贵人”,靠这个断掉的门把手,一天就轻松赚了500多元。

更惊人的是,司机亲口承认,那个把手是他自己用胶水“黏上去的”。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碰瓷”。

郑女士立刻联系了这位网友,核实了情况。事实果真如此,司机在“骗”到她的158元后,压根没去修车,而是继续用这个一拉就断的门把手,如法炮制地诈骗其他乘客。

就这样,在短短一天内,他靠着这个卑劣的道具,成功“碰瓷”多人,非法获利超过500元。一个看似偶然的损坏,竟是司机长期利用的生财之道,这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回看整件事,司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郑女士轻轻一拉把手就断裂,这本身就极不正常,问题显然出在车辆本身,而非乘客。

按照法律规定,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郑女士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可是在事发当下,司机正是利用了信息差和乘客的紧张心理。他先是虚报高价,再以“不让走”相威胁,施加巨大压力。

郑女士对门把手的真实价值一无所知,心里没底,最终只能选择妥协。而当初那场看似解决了问题的调解,反倒无意中助长了骗子的气焰,让他觉得这种“息事宁人”的模式屡试不爽。

真相大白后,郑女士第一时间向平台投诉并再次报警。平台反应迅速,不仅退还了她的全部车费,连同那158元的赔偿款也一并返还。

而司机的行为,也从民事纠纷升级为诈骗。本应及时维修的车辆故障,却被他当成了反复敛财的工具,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这起事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谴责司机“不厚道”“格局太小,挣不了大钱”。这件事也暴露出现行网约车管理中,在司机诚信和车辆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

郑女士的经历,其实给所有乘客上了一课。当遇到类似看似“意外”的车辆损坏并被索赔时,首要的是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恐吓而轻易妥协。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拨打110报警,明确告知警方你可能遭遇了“讹诈”;同时,向网约车平台投诉备案。在警察面前,只需告诉司机:如果你认为我有责任,请保留好证据,通过法院起诉,法院判我赔多少,我就赔多少。说完这些,你就可以离开了。

更有网友支招,假如拉断把手时不小心划伤了手,甚至可以反过来要求对方赔偿医药费,用魔法打败魔法。

说到底,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车辆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损耗,责任本就该由车主或平台承担,这就像租客正常使用导致空调老化坏掉,维修费理应由房东出一样。乘客没有义务为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买单。

通过对网约车"断把手"事件的一系列揭秘,相信大家对于这一事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保持一颗警惕的心,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断把手"事件,也要懂得有效的维权途径。

信源:第一时间

0 阅读:62
史书先生

史书先生

岁月如烟,我是史书先生,倾尽文字,绘就传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