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一名宇航员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被遗落在太空上311天,当他

小淘淘说 2025-07-03 16:47:14

1991年,苏联一名宇航员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被遗落在太空上311天,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地球时,更悲催的事情发生了。

  谢尔盖·克里卡列夫从小最喜欢的不是玩具枪,而是各种螺丝和机芯,能在桌子上摆弄好几个小时不厌倦,父亲是工程师,这种家庭里,孩子想对机械有点好奇也很正常,可谢尔盖是真的把兴趣变成了饭碗,哪怕得付出青春和健康也要拼到底。   那年他考进列宁格勒的机械学院,没有人觉得这孩子会止步于工程师头衔,外面铺天盖地的宣传片不断讲着苏联要跟美国比谁先占领太空,电视台播着火箭起飞的壮丽影像,海报上“为祖国争光”几个字像钉子一样扎在心里。   一代又一代人被这样的热血话语驱动,克里卡列夫也一样,不觉得累,只觉得离那艘飞船更近了一步。   真正走进太空那年,他没有把第一次任务看得多沉重,1985年拿到宇航员资格,登上飞船,带着比地心引力更沉的责任感。   和平号那时候刚刚启用,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玩意能不能撑得住这么复杂的维修,他不怕,反倒觉得,这就是年轻人应该硬扛下来的挑战。   那次任务持续了115天,很多人只看结果,顺利回来了,可没人知道舱壁外是零下的金属和飞快掠过的碎片,舱壁里是时刻紧绷的神经和没法呼出的孤独感。   那之后,他依旧觉得,自己和这个银色巨兽和平号是命运相连的,再飞一次,也没什么可怕。   机会来的比想象的快,1991年,他跟着指挥长阿尔茨巴斯基,还有搭顺风车的英国宇航员海伦谢尔曼,再次起飞,谢尔曼只待了7天就回地球喝红茶去了,谢尔盖和指挥长成了漂浮在三百公里高空的维修工。   他俩还要在黑暗里出舱做六次太空行走,这在当时算是航天史上的极限操作,一个固定环没扣好,命都得丢外面。   越是在那片黑色里伸手去摸星星,就越知道回到地球有多难,那年夏天地面上已经开始不安,政局摇摇欲坠的动静透过微弱的电波传到太空,可没人告诉他真相,他们都以为等10月就能换班回家,可回家的指令一次次没了下文。   在空间站漂了那么久,没得选,只能依赖地球那点补给,后来的美国NASA成了救命稻草,源源不断送上来的不是奢侈品,就是保命的罐头和氧气瓶。   到这时谢尔盖应该已经明白了,和平号再大,飞船再快,底下那个国家如果倒了,太空也就成了囚笼。   他不是没想过回来,可身体已经开始出状况,骨头松了,肌肉失重中慢慢萎缩,最可怕的是心里那根弦一旦绷断,再想把它接上,比在太空拧紧螺栓还难。   本来按计划,10月就该有替班宇航员飞上来接手,飞船再把他送回地球,可那时谁还有心思掏火箭燃料的钱?   苏联大厦轰然倒下,留给了世界一地碎片,更可笑的是,航天系统的指挥链乱成一锅粥,有的在俄罗斯,有的在新独立国家,发射场成了谁的,飞船还属不属于谁,都没人能说清。   那段时间,为了不把空间站也跟着废了,俄罗斯一边得咬牙维持,一边把卫星发射机会“打包”卖给外国公司,换来的外汇还得分给其他新独立国家。   可有时候荒诞里也藏着一丝微妙的幸运,正是这场意外的滞留,让谢尔盖硬生生积攒下了当时人类在太空单次驻留时间的极限。   地面最终没放弃他,只是换了种方法救人,俄罗斯卖了火箭发射名额,七拼八凑凑够1900万美元,总算把谢尔盖和同伴接了回来。   那天他脚踏上冻土,盯着身上那块CCCP臂章出了神,苏联没了,他成了“无国籍”的太空人,列宁格勒也早改回了圣彼得堡,就算家还是那条街,可国已经消失在地图上。   有的人会以为他该被历史遗忘了,可这个“最后的苏联人”偏偏没被打倒,相反,没人比他更懂太空的冷与孤独。   他成了后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常驻乘员,还成了第一个乘NASA航天飞机升空的俄罗斯人,那是另一种“身份再造”,也是现实的弯道超车。   有人说,这不就是政治工具的翻版吗?可在谢尔盖看来,国不在,太空还在,人也得往前走。   要说身份,他已经用身体证明过,他不是哪块国土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敢在太空里为人类试错的维修工,他回到地球后没急着功成身退,反倒干起了宇航员培训,把那些没人教过他的生死经验一条条掰开揉碎,说给后来人听。   至于家呢?其实他心里明白,国是换了,可这条命是捡回来的,活着的人要比漂浮在轨道上的废国更值得信任。   哪怕有一天这枚奖章褪色,至少他清楚,自己不是靠别人施舍才回来,而是用311天的熬,换回了所有人对太空的敬畏。

0 阅读:0
小淘淘说

小淘淘说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