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康辉报考的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没想到等来的是天津商学院的通知书。父亲觉得里面大有问题,跑去一查,事情果然不简单。
康辉1971年1月17日出生于河北无极县北苏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勤恳的职工,母亲操持家务,家中还有一个姐姐。父母对教育极为重视,父亲常叮嘱康辉要刻苦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康辉自幼聪颖,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在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读初中时, 他常参加朗诵比赛,声音洪亮,赢得同学和老师赞赏。老师们注意到他的天赋,鼓励他朝播音方向发展。
进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康辉更加努力学习。他加入校园广播站,负责每天的校园广播,从清晨的问候到午间的通知,他的嗓音成为同学们熟悉的声音。课余时间,他守在收音机旁,模仿电台主持人的语调,反复练习新闻播报的节奏。1980年代,广播电视行业正蓬勃发展,北京广播学院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学府。康辉立志报考这所学校,憧憬成为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
1988年高考前,康辉参加北京广播学院在石家庄组织的专业考试。他自信地朗读新闻稿,回答考官提问,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沉稳的表现,拿下全市第一名。高考文化课成绩公布后,他以高分名列前茅,填报志愿时将北京广播学院列为首选。家人满怀期待,憧憬他迈向梦想的第一步。然而,命运却在这关键时刻设下障碍。
1988年夏,高考成绩公布,康辉成绩优异,按理说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毫无疑问。然而,家中却收到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学校从未出现在他的志愿表中。父亲康振国察觉异常,决定查清真相。他先来到石家庄市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翻查档案后告知,康辉的成绩单从未送达北京广播学院。这让父亲更加疑惑,立即赶往北京。
在北广招生办公室,老师核查档案,确认从未收到康辉的材料。父亲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成绩单寄送环节,回到石家庄直奔邮政局。经过多方询问,一位老员工透露了真相。原来,北广在石家庄仅招3人,竞争激烈。一名邮局职工的子女也报考了北广,但成绩远不如康辉。此人利用职务便利,提前接触到高考成绩单,发现康辉分数更高后,私自扣下他的材料,先寄送自家孩子的成绩单。待北广名额招满,康辉的成绩单被随意寄往天津商学院。
父亲得知真相后,立即赶往天津商学院,找到档案室,翻查文件,成功取回康辉的成绩单和档案。他又折返北京,将材料递交到北广招生办,恳请重新审核。招生办老师被他的坚持打动,核查后为康辉争取到最后一个录取名额。整个夏天,父亲奔波于石家庄、北京、天津三地,耗费无数精力。最终,北广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康辉得以踏上梦想之路。
1993年,康辉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他从《世界报道》开始,逐步主持《东方时空》《新闻早8点》等节目,声音沉稳,风格亲切,深受观众喜爱。2006年,他登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国脸”。2008年,他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2014年,他接替李瑞英,担任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指导年轻主持人。
在央视,康辉结识了北广学妹刘雅洁,两人因共同录制节目而熟识,志趣相投。1996年,他们结婚,婚礼简单温馨。夫妻俩事业繁忙,选择不生育,过上丁克生活。家中书架摆满新闻学书籍,生活充实而有序。然而,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康辉开始反思当年的决定。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能回到过去,他希望有个孩子,让父母晚年多些欢乐,言语间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恩。
康辉的职业生涯持续闪耀,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他不仅主持多档重要节目,还通过自传《平均分》分享人生经历,提醒人们亲情与坚持的力量。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荧屏上,用声音传递时代故事,那段高考风波的往事,成为他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