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门口,存在一个居住着16万人的“犹太领地”,这片土地,曾经属于我们。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对岸,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一个特殊的行政区,犹太自治州。 这个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与我国仅一江之隔,却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 犹太自治州的设立要追溯到苏联时期,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在远东地区划定一片土地作为犹太人的聚居地。 这一决策既有安置犹太人口的考虑,也带有开发远东边疆的战略意图。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中国有着深刻联系,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划归沙俄,其中就包括现今犹太自治州所在区域。 条约签订前,这一带是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渔猎区,清政府在此设有巡逻哨所。 犹太人在此定居的过程充满艰辛,首批移民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冬季中艰难求生。 1934年,该地区正式升格为犹太自治州,成为苏联境内唯一的犹太民族自治实体。 现实发展却与初衷有所偏离,犹太人口比例从1939年的16%持续下降。 这个自治州的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当地大豆产量占远东地区重要份额,金矿开采也是支柱产业。 文化交融在这里随处可见,当地饮食文化融合了犹太、俄罗斯和东亚特色。 比如传统犹太面饼“哈拉”会搭配俄式红菜汤,餐馆里也能点到改良版的中式炒面。 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合作日益密切,近年来双方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 站在黑河市的江边眺望对岸,犹太自治州的轮廓清晰可见。 这个特殊行政区的存在,既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信源: 《西伯利亚移民史》 《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这篇文章,每看一次,都看得我泪流满面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