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气不够的,可以试试含参片啊! 常有人问我:“黄大夫,唱歌久了总觉得提不上气,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7-02 22:29:20

说话气不够的,可以试试含参片啊! 常有人问我:“黄大夫,唱歌久了总觉得提不上气,有什么办法可以补补气吗?其实可以了解这个口含参片。 含参片,要选“舌下”? 参片含在舌下可不简单!这里血管丰富,药效直达心脑,绕开胃肠分解损耗,见效更快更直接。好比急救药硝酸甘油也是舌下含服,参片走的是同一条“高速路”。 人参:大气雄浑的“急救先锋” 特点: 古人称它“大补元气”,力道刚猛迅捷,专治肺脾气虚、气短乏力,甚至元气欲脱的危症。 有个老师,讲课多、爬二楼都心慌气短。我让她每日含1-2片人参,关键还得“闭嘴养气”。一周后反馈:“上下楼不带喘了!” 老辈人做过试验:两人同走山路,含参者容光焕发意犹未尽,未含者只盼找凳子歇脚。唱歌耗气、长途驾驶易疲劳者,备点人参片或人参仙鹤草汤(加大枣),补气固脱防“力竭”。但注意!它补的是“消耗”,而非咖啡因式提神。 经典搭配: 若气短兼记性差,可用人参配少许升麻(比例约3:1),人参补气,升麻助气上行,专补“上焦之气”。 西洋参:润泽平和的“清凉君子” 特点: 性凉润,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适合阴虚有热、口干疲劳者,力道温和可日常用。 我见过咽干舌燥的上班族,或讲话多、熬夜后“虚火”上头者。建议他们晨起含一片西洋参于舌下,津液渐生,燥热感缓解,一天都更精神。 优势: 药性平和不易上火,每日含1片(含至无味吐掉)是简易的“气阴双补法”。嫌贵?可选党参替代,补气效果也不错。 重要提醒:参片虽好,不可任性! 辨证关键: 人参偏温,实热、高血压(未经控制)、失眠者慎用;西洋参性凉,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 “无病长寿”忌滥用: 健康人长期过量服人参可能扰乱自身平衡。 替代方案: 若不宜吃参(如部分心脏术后患者),可改含桂圆肉。它性温润,补心脾益气血,安神助眠,适用人群更广(孕期及高血压亦可咨询后使用)。 红参:温阳固本 特点 (重点补充): 这是人参的“熟制品”,经过蒸制和干燥。性质由平转温,力道更沉稳持久,温补阳气、大补气血的功效尤为突出。它少了生晒参的些许“峻烈”,多了份温煦之力,特别适合阳虚、体寒、气血双亏的人群。 尤其记得一位唱戏曲的老先生,冬天演出多,不仅嗓子累,还特别怕冷,手脚冰凉,演出后常感腰膝酸软、元气大伤。我建议他在演出前和演出间隙,口含薄薄一片红参(高粱米粒大小即可)。老先生反馈:含上后,一股暖意从胸口缓缓散开,不仅气力足了些,唱高音时腰腹更有支撑感,演出后的疲惫感和畏寒也明显减轻。他说感觉像是“给身体的小火炉添了把稳当的柴”。 适用场景: 阳虚怕冷: 手脚冰凉、畏寒喜暖、腰膝冷痛者。 气血双虚兼寒: 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倦怠、月经量少色淡伴有血块或痛经(需辨证)。 深度疲劳、病后产后体虚恢复: 温补力强,帮助固本培元。 冬季护养: 顺应冬季封藏进补的时节特点,红参是很好的选择。 用法: 含服同人参、西洋参。因其温性,更讲究细水长流,一次量不宜大(薄片即可),感觉身体温暖舒适为度。 体质特别虚寒者,可在中医指导下尝试。 一句话总结: 气短乏力畏寒,选人参急救蓄力;口干疲劳烦热,用西洋参润养日常。阳虚怕冷、气血双亏、深度虚劳、冬季进补? 温煦持久的红参是好拍档。 参片含舌下,吸收快见效捷,但务必辨体质、问医师,养生方能事半功倍! 本文仅为中医经验分享,不可替代专业诊疗。个体差异大,用药前请务必咨询执业中医师辨证指导。养生之道,贵在适宜。#中医##你相信中医吗##健康#

0 阅读:31
梦幻的星辰里

梦幻的星辰里

梦幻的星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