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在外卖平台上花36元叫了个跑腿,给客人送一部价值12400的手机,谁知都超时了,客人还没收到货,配送员一开始说手上单子多,后又改口说手机丢了,最后干脆失联,男子只好找平台索赔,工作人员表示最多只能赔180块,不行就报警吧!结局让人气愤。 一笔36元的外卖跑腿费,搭上一部价值12400元的全新苹果手机,外加一个“一对一直送”的承诺。对卖家师先生来说,这本该是一次省心省力的交易,谁知却成了一场耗尽心力的拉锯战。 5月30号那天,师先生作为卖家,在外卖平台上给顾客送一部全新未拆封的苹果手机,价值12400元,他选了“跑腿一对一直送”服务,还付了36块配送费,师先生心里想着,这手机包装这么明显,配送员肯定能看出来袋子里装的是贵重东西,会小心着送的。 约定的送达时间过去后,收货方却迟迟没有动静。师先生心头一紧,赶紧联系配送员,对方先是说“订单多,晚点到”,可没过多久,当师先生再次追问时,电话那头传来一句冷冰冰的“手机丢了,找平台吧。” 师先生当即联系平台,要求很简单:要么找回手机,要么全额赔偿。平台的回复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订单没有保价,按规定只能赔付运费的5倍,也就是180元。用180元打发一部上万的手机,师先生直言这简直是“打发叫花子”。 接下来的沟通,更像是一场消耗战。平台先是提出一个方案,说配送员同意从6月20号开始分三期赔付。师先生虽然觉得麻烦,但也算是个解决办法。这份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赔付日期一拖再拖,到了6月20号,师先生一分钱也没收到。 他再去找平台客服,得到的答复是:配送员失联了,平台现在只给两个选择,要么接受180元,要么自己报警。师先生哭笑不得,其实手机丢失当天他就报了警,只是警方仍在调查中。 事情的转机,还得靠警方。6月24日,失联的配送员被找到了。他承认手机是在配送途中丢失,却表示自己没钱,只能先赔一部分,等发了工资再补。直到现在,这笔赔偿依然没有着落。 根据《民法典》,外卖平台作为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造成货物丢失,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说白了,平台收了钱提供运输服务,就有义务保证货物安全。拿“未保价”当挡箭牌,以此将赔偿金压到180元,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 平台和配送员之间也并非简单的信息撮合关系。配送员通过平台接单,平台就有审核和管理的责任。一个声称“一对一直送”的订单,配送员怎么会“单子多”?这本身就说明平台的监管可能存在漏洞。 如果平台未能有效监督,导致配送员违规操作,那么平台就应与配送员承担连带责任,先行赔付师先生的全部损失,之后再自行向配送员追偿。消费者选择的是平台,这份信任不该被辜负。 经过长时间的拉锯,师先生的遭遇总算有了结果。6月28日,他反馈平台已同意先行赔付,预计款项会在下周末前到账。 这起事件的解决,为师先生挽回了损失,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数字物流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平台不能只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而把风险和责任甩给消费者。如何完善规则、堵住漏洞,真正兑现自己的服务承诺,才是平台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28事件两位重要的证人就是一名医生和一位护士。可是淮河医院的声明显得有意避开。说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