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演再漂亮,战绩再辉煌,若对手依然敢在红线边缘试探,那威慑就成了一场自说自话的表演。美军敢在全球横行,不只是因为航母多,更因为真敢用;俄罗斯经济拉胯,但谁碰它的底线,它就真掀桌子,显然光靠“百战百胜”的演习,已经不足以让某些人清醒。 所以说,威慑的本质从来不是表演,而是要让对手确信触碰红线的代价无法承受。 美军在各国海域的"自由航行"之所以能持续多年,不仅因其拥有11艘航母,更在于它曾在波斯湾、巴尔干等地真刀真枪展示过武力。同样,俄罗斯虽然GDP仅相当于广东省,但当北约东扩威胁其生存空间时,果断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用战术核武器部署让西方明白"掀桌子"绝非虚言。这种将威慑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心,才是令对手忌惮的关键。 当前国际博弈中,单纯的军力展示正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困境。2025年美日"利刃2024"演习中,美军F-35战机与日本自卫队共享指挥链,直接模拟攻击中国航母编队,甚至细化到讨论"优先打击运输船"的战术细节。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背后,是对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试探——他们想看看东风导弹的射程范围内,解放军的警告究竟是纸面威慑还是实弹待发。正如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后,北约立刻收敛了在波罗的海的挑衅,因为9马赫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让任何反导系统都形同虚设。 威慑失效的根源往往在于"成本误判"。美国智库曾推演台海冲突,假设解放军会为打破僵局在夏威夷附近引爆核弹,这种脱离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臆想,暴露出西方对东方战略文化的理解偏差。更典型的例子是菲律宾,其在南海的冒险行为建立在一个错误前提上:只要美国承诺"共同防御",中国就会让步。但当055大驱带着鹰击-21反舰导弹出现在黄岩岛,美军航母立刻后撤300海里,马尼拉的幻想瞬间破灭。历史反复证明,对手敢不敢越界,不看你演习多壮观,而看你敢不敢在关键时刻扣动扳机。 现代威慑体系正在经历"去表演化"重构。中国近年来的军事变革值得玩味:福建舰航母配备电磁弹射,歼-20数量突破200架,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覆盖关岛,这些硬件升级配合"东部战区绕台警巡"等实战化行动,形成"展示-警告-打击"的完整链条。当美军高层放话"攻击美本土后果自负"时,辽宁舰战斗群正在台东200公里处演练"夺岛封控",用行动诠释什么叫"红线不是用来试探的"。就像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真正阻止核战的不是赫鲁晓夫的演说,而是大西洋上苏联潜艇官兵按下发射钮的手指。
军演再漂亮,战绩再辉煌,若对手依然敢在红线边缘试探,那威慑就成了一场自说自话的表
买苹果的咔咔
2025-07-02 18:09: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