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腿就往外跑,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解开了一个埋藏30多年的秘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6月的青海高原,骄阳似火,贵德县园艺场附近的自来水管道施工现场,18岁的藏族姑娘陶金兰正挥汗如雨地挖着土方,这项民生工程是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用水难的问题,需要将管道从一处废弃楼梯底下穿过。 那个闷热的下午,陶金兰的铁锹突然传来一声异响,原本单调的挖掘节奏被这声清脆的碰撞声打断,她低头查看,只见几枚银光闪闪的圆形物体裸露在翻开的泥土中。 这个发现让陶金兰心跳加速,作为一名基层民兵,她见过银元,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但她没有丝毫贪念,立即找到同在工地的堂哥陶恩明商量对策。 这对堂兄妹来自普通的牧民家庭,平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面对这笔意外发现的财富,他们很快达成共识:必须报告上级,陶金兰叮嘱堂哥守在现场,自己则立即奔向县武装部。 武装部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迅速向上级报告,很快,一支由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组成的专业队伍赶到现场,他们带来了必要的设备,组织人员进行系统性挖掘。 挖掘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天三夜,随着工作深入,银元像泉水般不断涌出,但真正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银元下方,竟然整齐码放着一排排沉重的银锭。 经过专家们的清点和统计,这批地下财富总计有67987枚银元和1569个银锭,银元中包括袁大头、孙小头等常见币种,还有较为罕见的船洋和龙洋,按照当时的市价,这批银元价值高达36万元人民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批财富的来源,文物专家通过对银元的鉴定和历史档案的比对,发现这些都是青海军阀马家军重要头目马元海的财产。 马元海是马步芳的表兄,曾在贵德县一手遮天,他以"剿匪捐"为名,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胜利推进,马元海慌忙将这些不义之财秘密埋藏在自己的官邸院内。 两年后,马元海带着这个秘密离世,这批价值连城的银元和银锭就这样在地下深埋了32年,直到被陶金兰意外发现,这次发现不仅还原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也揭示了民国时期青海地区军阀统治的真实面貌。 陶金兰那一锹,不仅挖出了一个惊人的宝藏,更挖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个18岁藏族姑娘用她的诚实和正直,让这笔原本属于人民的财富重见天日。 宝藏的发现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批出土文物的考古价值远超预期,专家们发现许多银元都是珍稀品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批文物见证了民国时期青海地区的社会变迁。 经过专家组的研究,决定将部分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银元和银锭移交给省博物馆收藏,作为革命历史教育的实物证据,这些展品向后人展示了那段黑暗统治的历史,警示人们勿忘历史。 陶金兰和堂哥陶恩明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青海,在那个年代,36万元可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彻底改变命运,但这对堂兄妹却选择了毫不犹豫地上报,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扬。 贵德县政府第一时间对陶金兰和陶恩明进行了表彰,每人奖励500元现金并颁发了三等功奖状,青海省政府也授予陶金兰"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称号,并记一等功一次,这在和平年代是极其罕见的荣誉。 面对荣誉和奖励,陶金兰依然保持着朴实本色,有人说她太傻,随便藏几块银元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她总是憨厚地回答,不是自己的东西,拿着心里不踏实。 获得奖金后,陶金兰并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她得知一个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伸出援手,她不仅每月寄钱资助这位素未谋面的学生,还经常鼓励他努力学习,在她的帮助下,这位学生最终考上了大学。 陶金兰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正直和善良的品格比金钱更有价值,这笔原本来源不义的财富,最终通过她的手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财富。 如今,在西宁的博物馆里,那些银元和银锭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它们不仅记录着一段历史,也见证着一个普通藏族姑娘的高尚品格,这个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正直、勇敢的精神。 2019年,陶金兰离世,但她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后人,她用一把普通的铁锹,不仅挖出了埋藏多年的宝藏,更挖出了人性中最珍贵的光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重大选择时,正确的决定往往来自于内心最朴素的道德准则。 信息来源:西宁晚报--一铁锨挖出七万枚银元
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02 17:38: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