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早春,山东临沂苍山县磨山乡,寒风凛冽。任大娘裹着小脚,穿着最体面的衣裳,蹒跚前往邻村伪乡长王三炮家帮忙嫁女儿。她心里清楚,王三炮是汉奸,但兵荒马乱,不得不低头。
婚宴上,红灯笼高挂,油锅滋啦作响,却掩盖不了空气中的沉闷。任大娘穿梭于灶台和席间,手脚麻利,眼睛却时刻留意着四周。她打小就不是寻常妇人,爹是秀才兼郎中,家道中落后,她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
就在她送炸糕到主桌时,一阵低语钻进耳朵:“听说了没……太君那边有点动静……定了,初八动手……去打……庄坞。”任大娘倒吸一口凉气,庄坞藏着区委机关,是乡亲们的主心骨,一旦被端,后果不堪设想。
当晚,月光如刀,任大娘踩着小脚往回赶,把男人和村里几个汉子聚到油灯下。大家都知道,庄坞一旦失守,磨山乡也将陷入危机。任大娘心急如焚,正愁找不到递信的法子,干姊妹传来口信,让她去帮忙赶制衣裳。干姊妹正是王三炮的婆娘,机会来了!
几天后,任大娘再次踏入王家,手里拿着针线,耳朵却时刻警惕。她忍着心焦,强作镇定,终于在王家忙乱时,借口找线,攥着裹在鞋垫里的纸条溜出大门。纸条辗转送到庄坞区委书记张士珍手里,区委机关连夜转移,伪军和鬼子扑了个空,还被八路军伏击。
消息传回磨山乡,知情的汉子们拍腿庆幸。任大娘站在篱笆墙下,望着远方的烟柱,长舒一口气。她没读过多少书,说不出大道理,但她知道,那烟柱里有她的一分力。
在那个黑暗的1941年,多少人低头弯腰,但任大娘,这个走路都颠簸的乡下妇人,却在汉奸的酒席间,用敏锐的耳朵听出了危机,用滚烫的心肠分辨出民族的方向。她凭着胆大心细,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撕开一条生路,抢出了火种。
抗战故事里,主角不只是前线的战士,还有后方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在暗夜里提心吊胆的百姓,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胜利铺平了道路。任大娘那双小脚,丈量出的正是民族通向尊严的崎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