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子11年前,花25万订购了一批高档瓷砖,可因为家庭原因,装修停了,女子一直没去提货。10多年后,女子家重新启动装修,她去店里提货,可门店负责人却说:他们和商场都没有收到女子的25万货款。联系之前的店员,店员说之前的经销商因资金问题,已经垮了,他们也不知道这批瓷砖具体去了哪里。女子傻眼:钱付了,货却拿不到,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直营店,总得给我一个说法。
花25万买的一批高档瓷砖,付了全款,十年后去提货,却发现货没了,钱也不知所踪。这听起来像个段子,却是李女士遇到的真实麻烦。当她拿着十年前的付款单据,准备重启搁置已久的别墅装修时,一场跨越十年的糊涂账也随之揭开。
李女士本以为,手握白纸黑字的单据,提货是理所当然的事。可瓷砖店负责人的回复,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这位负责人说,自己2021年才到岗,对十多年前的旧事一概不知,更重要的是,他声称李女士这笔钱既没进门店的账,也没交到商场,而是直接给了当时的经销商。
由于时间太久、人员变动太大,加上北京总部发货又是分批次,现在根本无法查证重庆库房当年是否收到过这批货,一番话下来,李女士当场就蒙了。单据明明在手,可25万的货款和瓷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事情还得从2013年说起。那年,李女士的别墅准备装修,经设计师推荐,她看中了商场里一家知名品牌的瓷砖。2014年,她先交了1万定金,随后又补齐了24万余元的尾款,总计超过25万元。
一个关键细节是,这笔钱她是直接在门店交给了工作人员,而不是通过商场统一收银。谁知,刚付完款,李女士家里就遇上突发状况,装修计划被迫搁置。这一停,就是整整十年。而那批瓷砖,也从此无人问津。
面对门店的“一问三不知”,李女士没有放弃。在记者帮助下,她先联系上当年对接的销售员单女士。对方记得确实有这笔交易,但她本人2014年就已离职,时隔久远,也爱莫能助。
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不过,李女士记起一个关键细节:这些年里,曾有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联系过她,催她提货。这个线索成了破局的关键。记者找到这位陈女士后,谜团才逐渐清晰起来。
陈女士透露,李女士当年光顾的门店,起初由经销商运营。后来,经销商资金链断裂,品牌方不得不将门店收归总部直营。她证实,李女士订购的瓷砖,当时确实已从北京发到了重庆。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钱是经销商收的,货款理应由经销商打给总公司。可她接手这个订单时,就发现货品已经对不上了。
陈女士当时还特意联系过李女士,希望她来店里重新选配,可李女士迟迟没有出现。再后来,经销商的库房几经搬迁清理,那批瓷砖的下落就彻底成谜,要么被折价处理给了别人,要么干脆就没了。
记者拿着这个说法再去询问现任门店负责人,对方还是老调重弹:时间太久,查不到。而那家早已倒闭的经销商,记者在网上查到,其公司赫然列在“经营异常名录”和“失信名单”上,电话也已是空号。
线索全部中断。李女士25万的真金白银付出去,货却连个影子都见不着,这件事早已不只是李女士一个人的麻烦,背后是复杂的责任和法律问题。
从法律上看,李女士与经销商之间构成了买卖合同关系。她付了全款,对方就有义务交货。在货物交付前,无论经销商还是品牌方,都有妥善保管的责任。如今货没了,显然构成违约。
可这起事件的麻烦之处在于,经销商已经跑路,李女士只能将矛头对准品牌方,作为品牌方,对授权经销商的经营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其管理上的漏洞,恰恰是导致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回头看整件事,李女士自己也不是全无干系。25万的货款,能心大到十年不闻不问,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那位陈女士曾主动联系她解决问题,这本是一个止损的机会,却被她错过了。
这也成了网络上争论的焦点:有人觉得她自己心太大,才导致如此被动;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付了钱拿不到货,品牌方“踢皮球”的做法实在说不过去。
如今,李女士的诉求很简单:她不管这批货当初归谁管,只想知道自己的瓷砖到底去了哪里,要一个说法。目前,双方仍在协商。
这笔跨越十年的糊涂账,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对消费者来说,大额消费后一定要及时跟进,别让自己的血汗钱因为“遗忘”而打了水漂。而对品牌方而言,如何管好自己的经销商,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同样是个严肃的课题。
信源:重庆天天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