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列举中华民族的霸气语录,“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少排名前三。 不过,跟大多人

墨色流年谣 2025-07-02 09:23:27

若要列举中华民族的霸气语录,“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少排名前三。 不过,跟大多人国人的本能印象不同,这句话并非出自汉武帝之口,而是西汉著名将领、西域副校尉陈汤的名言。他一生只打一仗,却让匈奴300年不敢来犯! 陈汤老家在山东兖州,家里穷得叮当响,吃饭都成问题,有时候得靠讨饭、借钱过日子。可穷归穷,他心里对读书的劲头特别足,白天干活,晚上就着油灯啃书,慢慢儿地,肚子里攒了不少墨水,文章也写得漂亮。 那时候想出人头地,去长安找机会是条路,他就揣着一肚子学问奔长安去了。公元前47年,多亏富平侯张博推荐,眼瞅着能当官了,结果他父亲去世,他没回家奔丧。 在汉朝,孝道比天大,这事儿被人揪住不放,直接把他送进了监狱。好不容易熬了几个月,有人保举他,才又出来做官。 汉宣帝时期,匈奴乱成一锅粥,五个单于争位子。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想拉拢汉朝,都送儿子来当人质。可俩人态度不一样,呼韩邪亲自来汉朝磕头称臣,郅支表面上服软,心里头可不服气。 他看呼韩邪在汉朝支持下势力变大,心里嫉妒,居然把汉朝的使臣杀了,然后跑到康居,跟康居王结成亲家,想着借兵对抗汉朝。在康居,他到处惹事,抢周边国家,势力越来越大,西域这边的安宁都被他破坏了,汉朝的面子也被他踩在脚下。 公元前36年,陈汤跟着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出使西域。到了之后,他一眼就看出郅支城防守有漏洞,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拿下郅支城能立大功。可甘延寿是个谨慎的人,非要等朝廷下令再行动。 陈汤知道朝廷办事儿拖拖拉拉,等命令下来,机会就没了。正好甘延寿生病了,他一咬牙,伪造了朝廷的诏令,征调西域各国的军队,准备攻打郅支单于。甘延寿知道后,吓了一跳,但看陈汤主意已定,而且确实有道理,就跟着一起干了。 他们凑了4万多人马,分六路向郅支城进军。路上碰到康居骑兵抢乌孙的百姓和牲畜,陈汤果断下令反击,不仅把东西抢回来了,还顺便给军队补充了物资。 到了郅支城,双方开打。郅支单于亲自披甲上城指挥,结果被汉军射中了鼻子,匈奴兵士气大跌。汉军攻破城池后,郅支单于和100多人躲在内室,被一把火烧死了。军侯代理丞杜勋上去砍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 这一仗,汉军杀了1581人,活捉145人,还有1000多人投降。陈汤这一仗打得漂亮,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下子让汉朝的威名远扬。 打完仗回来,朝廷里却吵翻了天。丞相御史大夫说陈汤假传圣旨,是大不敬之罪,不能奖赏。汉元帝心里其实觉得他们立了大功,可架不住匡衡、石显这些大臣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刘向站出来说话了,他举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利远征大宛的例子,说陈汤这次没花汉朝多少人力物力,解决了大麻烦,是不世之功,而且他也认识到自己假传圣旨的错了,应该重赏。 汉元帝这才下了决心,封陈汤为关内侯,赏了三百户食邑和一百斤黄金。 不过,陈汤这人有个毛病,就是贪财,做事儿不太守规矩。攻打康居的时候,抢来的财物没全上交,还撒谎说康居王送来的王子是假的。 汉成帝知道后,以欺君之罪把他逮捕入狱,差点判了死刑。后来太常大夫谷永为他辩护,才保住性命,但爵位被削,成了普通士兵,名声也坏了。 后来,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围攻,陈汤凭借对西域局势的了解,准确预测乌孙军队会自己散去,这事儿被王凤知道了,觉得他还有用,又让他出来做事。 可他还是改不了贪财的毛病,收受贿赂,还提些不切实际的建议,结果又被发配到敦煌,后来又转到安定,吃了不少苦头。直到临死前,才被允许回到长安。 王莽掌权后,追封他为破胡壮侯,他儿子陈勋世袭破胡侯,这也算是给陈汤这一辈子添了个还算体面的结尾。#趣史谈##历史##陈汤##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有多霸气#

0 阅读:0
墨色流年谣

墨色流年谣

墨色流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