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应该对社会开放吗? 6月30日上海交大南区体育场校内大学生与两名校外男孩母亲产生口角,拳打脚踢,最后被打进医院。整个事件非常简单,但是却将大学校园是否开放的话题又讨论一遍。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封闭更有利于管理,无论是财物失窃还是治安事件,都能迅速锁定责任人。封闭的物理边界如同无形的屏障,将外来流动人员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隔绝在外,为师生构筑起相对安全的学习生活空间。这种可控性对于承载着教学科研重任的高校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特殊场域,其社会属性决定了开放的内在需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均保持着开放的校园传统,通过预约制度、分区管理等精细化手段,在开放与秩序间寻求平衡。反观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有限开放"模式:清华大学通过"校园参观预约系统"分流游客,北京大学设立"社会人员体育参与日",这些实践都在尝试破解开放与管理的矛盾。 理想的校园状态应是"开放的围墙,流动的智慧",既保持学术共同体的独立性,又承担起公共知识机构的社会责任。
大学校园应该对社会开放吗? 6月30日上海交大南区体育场校内大学生与两名校外男孩
向着目标奋进
2025-07-02 06:22:47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