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下葬前一天晚上,奶奶说要单独跟爷爷说说话,等我父亲想起来叫她回屋休息,发现奶奶也跟着走了,她与爷爷十指相扣。 爷爷老家山东,十来岁时到东北来找姑姑,认识了奶奶。 爷爷是跟村里人一起来的,谁知半路走散了。 那年冬天,已经几天没进食的爷爷又饿又冷,晕倒在一个小镇上,正好被奶奶遇到,奶奶便把他拖回家。 爷爷醒来时,发现太姥姥和奶奶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然后奶奶转身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苞米碴子粥。 爷爷在奶奶家住了几天,奶奶对爷爷照顾得无微不至,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太姥姥打听到,爷爷的姑姑住在不远的一个村子。几天后爷爷告别了太姥姥和奶奶,去找姑姑。 奶奶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爷爷说他会常来看她们的。 奶奶家只有母女俩,早年太姥爷在山上伐树出了意外。 爷爷找到姑姑后,便跟着姑姑种地,闲时就来看奶奶和太姥姥,给奶奶家劈柴,挑水。 长大后,爷爷和奶奶互生情愫,太姥姥心生欢喜。 爷爷托人来提亲,爷爷的姑姑问他:“你认定她了?” 爷爷说:“定了”。 太姥姥问奶奶:“他老家在山东,很穷,你愿意?” 奶奶坚定地说:“愿意!” 爷爷象征性地过了点彩礼,奶奶象征性地带点陪嫁,爷爷把奶奶娶回家。 按当地风俗,四天回门,奶奶携爷爷回娘家,再没走。 街坊邻居都笑话爷爷倒插门,爷爷霸气回怼:“我愿意,你们管得着吗?” 爷爷住进奶奶家后,去钢铁厂工作,每天早上,奶奶都会煮两个鸡蛋,给爷爷补养身体,可爷爷从来不吃,给太姥姥和奶奶吃,他说:“我壮实着呢!不用补。” 几个月后,奶奶怀孕,爷爷特别高兴,让奶奶把工辞了,在家养着,街坊邻居们都羡慕奶奶, 奶奶生个儿子,就是我父亲,爷爷为给奶补身体,去河里网鱼,给奶奶熬鱼汤。 父亲2岁时,太姥姥病逝,爷爷像儿子一样打幡摔罐。 一年后,奶奶又怀孕,爷爷便去山东把太爷爷太奶奶接了过来。 太奶奶拉着奶奶的手说:“我儿子有福气,能娶到你这么好媳妇。” 奶奶又生了姑姑,人口越来越多,爷爷担子越来越重,奶奶心疼爷爷,便从街道领点手工活,挣点零钱,贴补家用。 60年代,爷爷被派去大西南建设大三线,奶奶在家照顾太爷太奶和一对未成年子女。 爷爷两三年回来一趟,时间最长的一次6年没回来。每次放二十来天假,来回路上又是汽车又是火车,得六七天。 所以爷爷与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尤为珍贵,爷爷给奶奶讲大山里的故事,奶奶乐呵呵听着,满眼柔情。父亲和姑姑不好打扰爷爷奶奶,就到发小家去玩。 爷爷走时,奶奶大包小包装好几个,吃的穿的用的,每个包都满满的,直到拉不上拉链。 爷爷上了火车,奶奶拉着爷爷的手,嘴上带着笑,眼里含着泪,满眼不舍。 爷爷在前方奋战,奶奶在家伺候公婆,太奶临终前,把一副祖传手镯送给奶奶。 父亲长大后看上了母亲,母亲家里很穷,爷爷问父亲:“你不嫌她家穷?” 父亲回答:“只要勤快孝顺,将来肯定能过好。” 姥爷问母亲:“你不嫌他混混?” 母亲说:“只要对我好就够了。” 就这样,父亲把母亲娶回家。一年后,母亲生下我。 有次,父亲下班后跟朋友去喝酒,那天正赶上我发烧,母亲不会骑车,等父亲回来送我去医院,可左等右等不见父亲身影,母亲便背着我,步行两个多小时把我背到医院。 父亲到医院时,已经夜里1点多,我打完点滴退了烧,早晨回了家。 母亲委屈发牢骚,父亲脾气不好,俩人边走边吵,快到家时父亲直接上班去了。 奶奶见母亲眼睛红红的,问母亲是不是跟父亲闹别扭了,母亲怕奶奶担心,说:拌几句嘴,没事。” 奶奶心疼地说:“我儿子我知道,看他回来我不骂他。” 奶奶开导母亲:“其实夫妻啊,都会吵架,哪有锅沿不碰饭铲的,妈知道你委屈,家里外头都指着你。” 母亲气消了一大半,晚上奶奶对父亲一顿数落,从此父亲收了性,一心一意过日子。 我15岁时,爷爷退休回家了,那天,奶奶把自己收拾的特别利索,穿上母亲给她织的新毛衣,嘴上一直带着笑,在家等爷爷。 爷爷一进屋,奶奶笑着说:“他爸,这次不走了吧?” 爷爷紧紧握着奶奶的手,愧疚地说:“不走了,这些年辛苦你了。” 从此爷爷奶奶形影不离,奶奶做饭,爷爷烧火,奶奶洗衣服,爷爷倒水,奶奶做针线活,爷爷缠线穗。 爷爷76岁那年,得了脑出血,医生让回家。临终前那个晚上,爷爷和奶奶躺在炕上手拉手唠嗑,爷爷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没有了声音,爷爷走了。 转天晚上,奶奶说她想和爷爷单独说说话。 等父亲想起来叫奶奶回屋休息时,发现奶奶正襟危坐,与爷爷十指相扣,随爷爷去了。 奶奶临终前,把太奶奶的祖传玉镯放在母亲的枕头旁,也把好的家风传给了我们。 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过日子其实就是你知我的辛苦,我懂你的不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什么叫麻绳专挑细处断!山东六旬大娘,儿子29岁为情自杀,同年老伴也走了,女儿生育
【58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