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孟宪伟为了不做敌军俘虏,带着贯穿胸膛的匕首,咬牙从敌军阵地跋涉15公里,

竹影摇曳意韵深 2025-07-01 21:36:45

老山英雄孟宪伟为了不做敌军俘虏,带着贯穿胸膛的匕首,咬牙从敌军阵地跋涉15公里,满身是血回到营地,这是战友发现他时拍下的珍贵照片。 事情发生在1986年的老山前线,当时的孟宪伟才17岁,还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 其实,孟宪伟的父亲并不赞成他当兵,但是他自幼就有军旅梦,所以他背着父亲报名参军,这才圆了当兵的梦想。 此时老山战役正是战事吃紧的时候,孟宪伟虽说是新兵,但他盼望着能早日上战场,所以在新兵训练时,他就异常刻苦,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第15侦察大队的侦察兵,并开始了更加艰苦的训练。 那时候,中央军委为了从战略上牵制越南,也为了锻炼新兵的作战能力,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命令各军区部队轮流南下参加轮战,所以孟宪伟不断苦练侦察技术,为的就是等到上前线的时候能为国尽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纸调令,孟宪伟随侦察部队来到了老山前线。 在战场上,孟宪伟多次参与侦察任务,比如侦察作战地形及敌人的军事部署和兵力等,甚至还要对敌人的重要目标进行破坏,总之每一项任务都非常危险,但也让他的侦察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任务中有一项最为危险和特殊,那就是“抓舌头”。 所谓抓舌头,就是要潜入敌人的阵地,在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伺机捕获敌军俘虏,带回我军阵地,通过审讯从俘虏的嘴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在战场上击毙一名敌军不难,可是要潜入到敌军阵地活捉俘虏,还要神不知鬼不觉将其带回,这个过程中只要稍有纰漏,就会被敌人发现,所以能胜任这项任务的侦察兵,不光要经验丰富,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 此时孟宪伟已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侦察兵,并且多次成功地完成了抓舌头的任务,所以这次任务下来后,他便主动请缨,并在战友的推荐下成为了第一捕俘手,也就是由他先出手制服目标,再由其他人协助将俘虏带回营地。 由于任务紧急,在成立了捕俘小组后,孟宪伟和战友们便趁着夜色,秘密潜入到敌人的阵地附近,他们发现敌人的阵地如倒扣的铁锅,敌人在阵地的左右两侧及三面山上都布下了火力点,也就是说他们稍有暴露或者弄出声响,都会葬身于敌人的火力之下。 在观察了一番周围的环境后,孟宪伟和2名战友就藏在了紧挨敌人阵地的小路旁的草丛中,但由于草丛低于路面1米多,想要一招扼喉并拖入草丛,根本做不到。 就在孟宪伟还在想对策时,只见一名敌人已经朝着他们这边走了过来,为了不节外生枝,待敌人走到近前时,孟宪伟突然一跃而起,紧紧抱住敌人的双腿并拉入草丛,然而对方也很魁梧,且非常灵敏,竟在被拖入草丛时,从腰间抽出匕首猛地朝孟宪伟的后背刺来,来不及躲避的孟宪伟顿时感到匕首从后背洞穿胸膛,鲜血立刻就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尽管疼痛异常,孟宪伟仍没松手,他紧紧地箍住敌人的双腿与之扭打起来,就在敌人刚要喊出声时,战友已经围上来给了敌人一枪托,将敌人打晕在地。 这时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俘虏人高马大,仅凭一人肯定是很难将俘虏带回营地,但是这样一来,就无法分出人手照顾身负重伤的孟宪伟了。 就在大家感到为难时,敌人的阵地突然传来呼喝声,孟宪伟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当即推开战友的手,对他们说赶紧走,我来引开敌人。说完他就捡起身边的石头掷向相反的方向…… 战友们含着热泪,带着俘虏回到了营地,但他们虽然完成了任务,却一直在担心着孟宪伟的安危。 晨曦时分,营地里的军犬突然狂吠起来,大家赶紧出来查看情况,发现孟宪伟正精疲力尽伏在地上,而他的身上早已被鲜血洇红。 原来,不甘做俘虏的孟宪伟,在匕首穿胸血流如注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撤离了敌人的阵地,这才用绑腿紧紧勒住伤口,起先他还能在山野中踉跄前行,但是到后来体力逐渐不支,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他捡了一根树棍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直到看到营地冒出的白烟时,他才长出一口气,由于气力已竭,只能手脚并用,爬着回到了营地。 孟宪伟很快就被送到了战地医院,而他的英雄事迹也在军队里广为传播,特别是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能翻越15公里山路,许多人都佩服不已,就连给他治疗的医生都认为他创造了奇迹,因此在他住院治疗期间,不断有人来探望他。 在休养了3个月后,孟宪伟的伤口终于痊愈了,而孟宪伟也因表现英勇被授予“一等功臣”,并且还被破格提干。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孟宪伟却拒绝了提干,并提出了退伍的请求。原来孟宪伟想到父母年事已高,再加上他的身体虽然康复但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战场,所以他决定回家尽孝。当时团领导还极力挽留他,要他珍惜提干的机会,但他却坦然表示,已经为国尽忠,也该回家尽孝了。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竹影摇曳意韵深

竹影摇曳意韵深

竹影摇曳意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