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贵州榕江,70岁农民听说村里要给前线抗洪战士做饭,他二话不说,立即扛30斤新打的大米跑过来捐,哪知,志愿者却劝他拿回去自己留着吃,谁料,他却说:我老了少吃一口没事!网友:他是最朴素善良的农民老百姓!! 70岁的石松福老人在贵州榕江县忠诚镇锡庆村一组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身上那件衣服早已洗得发白,领口磨破了几个洞,反复补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光泽。 石大爷的儿女们都在外面打工,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可是他总是一个人守在家里,靠着这几亩田维持生计。 每年农忙时节,他会在田里忙活个不停,尽力耕耘着这块不大的土地,期待着丰收的时刻。 那一季新收的稻谷,是他最珍贵的存粮,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依靠。 每年秋天,当丰收的季节来临时,石大爷总会用心去打理这些稻谷,一捆捆地绑好、晾晒干净,捡出最好的粮食留下来供自己和老伴食用。 而剩下的粮食,只有在下一季刚开始的时候才敢动用,那是他在紧张的生活里,最大的“安全感”。 即使日子过得艰难,石松福依然乐观坚强,生活虽朴素,但他从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听到村里号召捐物资,石松福心里很激动。 他虽然家里生活拮据,但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尤其是当听到前线的抗洪战士和受灾群众急需帮助时,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做点什么。 可是,走进自家的小屋一看,屋里几乎空空如也,连一袋存粮都没剩下,只剩下一小堆已经发黄的陈米,连他自己都不舍得吃。 他看着那几捆稻谷,心里咯噔一下。 虽然家里日子过得紧巴,但他明白,眼下灾难面前,大家的需要远比什么都重要。 他决定去镇上,亲自打些新米去捐给抗洪的前线。 他拿起扁担,费力地将30斤新米扛了起来,脚下的胶鞋上沾着泥巴,鞋面也已经洗得发白,显然已经穿了很多年。 那双鞋虽然简朴,却承载着他几十年的辛劳和坚韧。 一路上,他汗水湿透了背脊,走得很慢,但每一步都那么坚定。 大约走到镇上的集市时,石松福腰间的绳子已经勒得有些紧,肩膀也有些酸痛,但他一想到那些在洪水中的战士和受灾的百姓,心里就暖了些。 志愿者正忙着低头记录捐赠信息,突然感到一股沉甸甸的气息迎面而来。 抬头一看,只见石松福老人满脸汗水、衣衫褴褛,肩上扛着沉重的米袋,他步伐艰难却坚定,仿佛一股永不言弃的力量。从他的模样和气质看出,这位老人一生都过得不易。 志愿者迅速站起身,接过米袋,语气满是关切:“大爷,您这是……” 旁边的村干部低声提醒:“这是石松福大爷,独自一人过日子,生活确实艰难。” 听到这话,志愿者赶忙扶石松福坐下,并递上了一瓶水:“大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石松福表情坚决地说道:“我老了,少吃一点无妨,咱们不能让那些前线的娃娃们饿肚子干活!他们是拿命守护我们的家园,这点米,算是我的一份心意。” 那位做登记的志愿者抬起头,强忍着眼里的泪水,坚定地点了点头,并在捐赠登记簿上写下:“锡庆村一组,石松福,捐赠新米30斤。” 他将登记簿递到石松福面前,指着他自己的名字请他确认时,老人凑近一看,眯缝着眼睛,似乎在努力辨认那一行字。“没错,”他慢慢说,嘴角微微上扬。 网友们看着这一幕也纷纷感动的不行。 有网友也表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6月27日,贵州榕江洪灾救灾中,一男子坐在泥堆里,吃着馒头,喝着矿泉水,当有人问
【20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