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因塞用看熟地补下通中的临床智慧王冰对《内经》塞因塞用的阐释,揭示了中医以补为

美倩谈健康 2025-07-01 17:13:10

从塞因塞用看熟地补下通中的临床智慧

王冰对《内经》塞因塞用的阐释,揭示了中医以补为通的独特思辨。

其谓下焦气乏,中焦气壅之时,若见中满而妄用攻伐,必致气更虚、病更甚,而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方为治本之策。

此论在熟地的临床运用中体现尤甚,恰如以厚土培基之法,令下焦充实而中焦自通,暗合补下即治中的脏腑相关之道。

一、塞因塞用:反治理论中的虚实思辨

塞因塞用属中医反治法范畴,针对真虚假实之证。

王冰所析病机,核心在于下焦气虚(肾脾不足)与中焦气滞(脘腹胀满)的虚实错杂。

此时中满看似实证,实为下焦气化乏源所致——肾为气根,脾为后天之本,下焦虚则气化无力,中焦必因转运失职而壅滞,此即下虚则中满的病理链条。

若误认中满为实而投以枳实厚朴之类,虽可暂通,但能耗伤下焦之气,致胀满愈甚,形成药入或减,药过依然的恶性循环。

熟地的运用正合此道。其味甘性温,入肝肾经,为填补下焦精血之要药。

王冰强调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点明熟地剂量与功效的微妙关系:小剂量反壅中焦,大剂量则借其滋填之力,使下焦精血充盛,气根得固,继而推动中焦气化。

此非直接散满,而是通过补下虚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恰如釜底添薪而水汽自升,暗合治下即治中的整体观。

二、熟地补下通中的药性机制

熟地的以补为通,源于其药性与病机的精准契合:

1. 填精化气,充下焦之本

下焦元气匮乏,多因肾精不足或脾阳不振。熟地大补肾精,《珍珠囊》谓其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精血充则元气生,元气旺则气化行。

如肾虚致气化无权,水湿停聚而见脘腹胀满者,大剂熟地补肾填精,使肾能主水、气能化湿,中焦壅滞自消。

2. 静中有动,补而不滞

熟地虽为滋腻之品,然重用时反能通利。张锡纯曾言:熟地之性,虽滞而能流通,大剂量使用时,其滋填之力可推动气血运行,而非壅塞中焦。临床常配伍少量行气药(如砂仁),既制其腻,又助熟地补下之力直达病所,此即峻补其下的配伍智慧。

3. 脾肾同调,贯通先后天

熟地补肾兼能养脾阴,《景岳全书》称其滋肾水,补真阴,兼入脾胃。下焦肾气得补,则脾阳得温煦;肾阴得充,则脾阴得濡养。脾肾先后天同补,使中焦运化有根,此为疏启其中的深层机制。

三、临床验案:以补为通的辨证范式

后世医家多沿此理应用熟地。

陈继明老先生治一例肝硬化腹水,腹胀如鼓,形瘦骨立,二便艰涩,脉沉弦而数,用生黄芪、天冬、麦冬、楮实子、泽兰、益母草、白术、石见穿、糯稻根、郁李仁等补益气阴、化瘀利水之品不应,转用熟地120g,配合肉苁蓉、黄芪、珠儿参、北沙参、楮实子、阿胶、鸡内金、白茅根为方,连进六剂,二便通利,腹水竟消十之六七,且舌润津回,纳谷转增。继予原方加减调理,腹水消退,诸症改善。

现代临床中,此法治验常见于两类病症:

虚性便秘:老年或产后便秘,伴腰膝酸软、腹胀喜按,属肾虚肠燥。大剂熟地(30-60g)配肉苁蓉、当归,以补肝肾精血推动肠道传导,而非单用大黄攻下,此即塞因塞用之体现。

脾虚胀满: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脘腹痞满,食后尤甚,兼见舌光少苔、脉沉细,属脾胃阴虚兼下焦不足。熟地配沙参、麦冬补阴,佐少量木香行气,使阴液充而气机畅,与王冰峻补其下之旨相合。

四、结语

王冰所释塞因塞用,揭示了中医求本的深刻智慧——中焦壅滞未必皆因实邪,下焦不足致气化无力者,当以补为通。

熟地的运用,正是通过填补下焦精血,使肾气得充、气化得行,从而实现中焦自通。此非简单的以补开塞,而是基于肾为气根和脾主运化的脏腑关联,构建的整体治疗范式。

临床临证时,辨明下虚中满的真虚假实,把握熟地剂量与配伍之妙,方能得塞因塞用之精髓,尽显中医辨证论治的灵动智慧。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1
2025-07-01 23:58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1
2025-07-02 14:53

中医好历害的內经。 大枣有效且大枣能吃到饱。为什么当药用几个 这不就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医者父母心不更证明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这不夠证明中医变态,是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不对。还是效果越大病好的越快不对。还是中医不是医者父母心啦。还是大枣不能治病。所以不能做参考意义 还是大枣沒有病可以吃到饱沒有毒。病人吃反而有毒啦。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