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现有大量价格极低的充电宝售卖,抬头上还挂上了“

雷雷说趣 2025-07-01 15:22:15

上海,一男子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现有大量价格极低的充电宝售卖,抬头上还挂上了“机场拦截”充电宝低价甩卖等字样。男子出于好奇,询问商家这些充电宝是否来自于机场,可商家却回答不出,只说“能用”、“买就是了,问那么多”...... 据新京报6月30日报道,一位消费者在浏览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时,发现有不少充电宝售价15元,封顶也有30元的,甚至还有论斤卖的,顿时感到好奇,充电宝为何如此便宜? 经过仔细查看,消费者发现这些充电宝的宣传语中,都挂着“机场拦截”等字样。出于好奇,消费者询问了商家,可商家的回答十分含糊。 后据另一位商家表示,这些充电宝均来自于机场,是不允许携带上飞机的,因为不符合3C标准,所以就流入了二手物品市场。 不过,据一位懂行的人士表示,有不少商家那里卖的不是机场拦截下来的充电宝,而是把积压的假货、劣货给贴个机场拦截的标签,当作噱头来卖,而这种充电宝就十分危险,随时可能爆炸。 目前,上海的两大机场中,只有浦东机场回复说:“拦截下来的不合规充电宝都是集中销毁,不会流入市场”。 那从法律上来讲,机场如果将这些不合规的充电宝拿去流入二手交易市场,是否合法合规呢? 首先,得明确这些充电宝的权属问题。 虽然这些充电宝都是从机场拦截下来的,但这些充电宝的所有权并不一定属于机场。 如果在拦截下来后,乘客们要求机场把充电宝寄回家的,那充电宝的权属仍归乘客所有。只有当乘客明确表示不要了,这些充电宝才能视为遗弃物,适用谁捡到归谁的规则。 因此,机场即便要处理这些拦截下来的充电宝,也需要谨慎对待。 其次,如果这些充电宝均为遗弃物,那机场是有权利对充电宝进行处置的。 不过,这些充电宝流入二手交易市场,机场就属于商家的身份,就有义务确保这些充电宝的质量。 注意:没有3C认证并不代表充电宝质量不行。 如果因为机场拦截的充电宝发生爆炸、自燃等,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机场与销售的商家之间,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严重的甚至会按照犯罪处理。 那有些商家冒用机场拦截的关键词,其实售卖的是假冒伪劣充电宝,这个行为该如何评价?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属于消费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除此之外,商家还涉嫌虚假宣传。 因此,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退一赔三,最低可以获赔500元。 此外,有关部门对于虚假宣传的商家可以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最后,机场拦截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毕竟一旦飞机上发生事故,那是不可能存活的。但机场如果将拦截下来的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流入市场,这同样具有一定的危险,谁也无法保证这个充电宝不会爆炸、自燃,所以销毁才是最正确的办法。 对此,您怎么看? 信息来源:新京报2025年6月30日

0 阅读:1
雷雷说趣

雷雷说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