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无效时,可以开火射击!”央视报道,中国空军对外机挑衅行为,处置手段逐步升级,“可以开火射击!”短短六个字,释放信号极其强烈! 以前中国空军遇到外机挑衅,流程那叫一个“克制”:先拿无线电喊话警告,再派战机飞过去“贴身伴飞”,最后亮出导弹挂架或者打开火控雷达吓唬人。 可这招在2023年后不好使了——美军B-52H轰炸机在南海飞得离中国领空只剩3米,澳军P-8A反潜机直接90度俯冲冲向领海线,菲方运输机更过分,在黄岩岛上空“亮肚皮”展示导弹……这些动作,摆明了是“碰瓷”加挑衅。 今年央视报道里,歼-16驱离澳军P-8A的细节看得人直呼过瘾:外机不听警告?歼-16直接飞到它旁边,距离不到30米,然后“砰砰砰”发射箔条干扰弹。 这些金属丝像雪花一样飘进P-8A的发动机,机器立马发出“嗡嗡”的刺耳声,部分箔条还被吸进发动机,澳军飞行员吓得赶紧掉头跑路。 更绝的是同年10月,歼-11B在南海逼停美军B-52H时,直接飞到轰炸机肚子底下3米处,还打开减速板。 这招“气流攻击”让220吨重的“空中堡垒”颠簸得像坐过山车,美军机组事后报告里写:“差点以为要坠毁了!” 外机为啥敢来?说白了,是觉得中国“不敢动手”,但他们忘了,中国空军现在可不是“光杆司令”——预警机、卫星、地面雷达、五代机,组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2023年7月东海上空,美军RC-135侦察机刚进防空识别区,就被中国预警机“盯上”,紧接着歼-20隐身战机从侧翼突然冒出来。 打开龙勃透镜,然后“咻咻咻”发射红外干扰弹,美军电子系统瞬间乱成一锅粥,连导航都找不着北,只能灰溜溜撤退。 更厉害的是中国空军的“非致命武器库”,除了传统的箔条弹,还有能让人眼瞎的激光装置、能干扰雷达的电磁脉冲弹,甚至专门对付无人机的微波武器。 2025年2月黄岩岛事件,菲军运输机闯入演习空域,解放军战机只发射了8枚热焰弹,菲军就被吓得掉头就跑——这些干扰弹既能形成视觉威慑,又不会直接击落飞机,避免引发外交麻烦,堪称“温柔一刀”。 “可以开火射击”的底气,来自中国军工的“开挂式”发展,歼-20隐身战机已经形成战斗力,运-20运输机能实现战略投送,轰-6N轰炸机能带高超音速导弹,再加上055型驱逐舰上的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中国在第一岛链内的制空权,连美国智库都承认:“不可挑战!” 以前西方媒体总说中国空军“怂”,现在却改口骂“危险”,这说明啥?说明中国用十年时间,从“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塑局”。 当然,“开火权”升级不等于“好战”,中国空军的选择特别“东方智慧”:对菲军用热焰弹“温和震慑”,对澳军用箔条弹“技术性打击”,对美军用气流干扰“战略性驱离”,这种“分层威慑”策略,既守住了主权,又避免了冲突升级,堪称现代空战的“中国方案”。 未来随着福建舰航母入列、六代机试飞,中国空军的“拒止半径”还会扩大,但不管技术多牛,有一点不会变:中国空军永远是“国家尊严的守护者”——既要有亮剑的勇气,更要有收剑的定力,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靠打仗证明自己。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9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