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害怕印度哪里?怕的不是他们亲美反华,也不是莫迪喊的印度制造崛起,而是怕印度共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01 12:39:57

中国害怕印度哪里?怕的不是他们亲美反华,也不是莫迪喊的印度制造崛起,而是怕印度共产党(简称印共)接管了执政大权,一旦印共接手印度,我们将会看到一个14亿人团结起来的大国迅速崛起。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其实回顾历史,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无比悲惨的殖民遭遇,印度先后被 14 个异族入侵征服,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等轮番在印度土地上折腾。 当中国处于万历、康熙、雍正、乾隆盛世时,印度还在遭受葡萄牙、荷兰、英国侵略,英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更是把印度搅得乌烟瘴气。 不过咱中国的遭遇同样惨痛,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列强肆意瓜分我们的领土,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让老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后来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崛起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 20.9%,连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都造不出来。 但中国人有志气,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从 “一五” 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体系。 如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 14 年位居世界第一,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量全球第一。 科技领域更是成果斐然,“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量子信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 2012 年第 34 位跃升至 2023 年第 12 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而且咱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1952 年的 679.1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底的 126.1 万亿元,人均达 8.9 万元,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以及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 反观印度,独立后学习西方走民主制道路,却因为不符合社会现状,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他们虽然自诩 “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就拿前段时间的议会雨季会期会议来说,正值 “飞马” 间谍软件窃听丑闻发酵,反对党要求辩论,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却拒绝,朝野两派互相攻讦,会议在混乱中提前草草收场,《印度斯坦时报》都忍不住评论,印度议会民主处于危机之中。 选举时,政客们拉票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贿选舞弊丑闻不断,竞选时承诺一大堆,当选后却很少兑现。 前些年面对疫情等威胁,政府的反应也相当滞后,民生问题似乎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对印度百姓而言,民主只是少数人的口号和摆设。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其实印度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农村基层沿袭千年的村评议会制度,名义上为弱势阶层保留席位,实际上却被高种姓和权贵长老把持。 印度推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额制度,想把超出限额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可在实际操作中,高种姓权贵为维护自身利益,让土改沦为 “豆腐渣工程”。 村评议会权力过大,甚至出现剥夺村民恋爱婚姻自由、滥用私刑、“荣誉处决” 等极端行为。 而且印度人和印度人的差距,那真是天差地别,高种姓和权贵阶层享受优质资源,过着奢华生活;大量低种姓人群,尤其是贫困线以下的百姓,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更别提良好的教育和医疗。 农民占印度人口 70%,是主要选民群体,可选举结束后,在政治上毫无话语权,去年议会通过三项农业改革法案,数亿农民抗议,在新德里郊外安营扎寨,可议会雨季会期却不讨论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案。 不过印度共产党不一样,早在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时,他们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印度共产党党员,积极参与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援华医疗队,像巴苏医生等党员克服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刁难,为中国抗战事业贡献力量。 印度共产党主张消除种姓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 在他们的掌权地区,积极推动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生活,提供基本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让更多孩子上学,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切实提升了当地百姓生活水平。 要是印度共产党真能执掌大权,印度很可能会发生巨变。 种姓制度有望被根本改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低种姓人群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也会更注重农业和工业均衡发展,加大农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不过印度共产党要想上台,那就是难如登天,毕竟传统政治势力盘根错节,高种姓和权贵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一定会全力打压。 而且印度得选举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竞选资金、媒体舆论被利益集团把控,让印度共产党在选举中困难重重。 再加上种姓观念、宗教矛盾等社会问题,增加了他们团结民众的难度,但即便如此,印度共产党依然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 【1】人民网:《印度共产党:历史与现实的困境》 【2】新华网:《中印对比:发展路径的分野》 【3】央视网:《印度政治格局与左翼力量的衰退》 【4】环球网:《中国为何关注印度潜在变化》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故人归期

烟雨故人归期

感谢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