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困境,这次彻底显露了。加拿大突然驱逐海康威视,而当地华人却掀起“买加拿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03 02:11:32

海外华人的困境,这次彻底显露了。加拿大突然驱逐海康威视,而当地华人却掀起“买加拿大货”运动。现实背后,是海外群体长久的身份撕裂——既想融入西方,又难获认同;国内嘲讽其“卑微”,可转身面对同胞时,有些人又莫名优越。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最近加拿大闹出的这档子事,真是让人又气又叹,2025年6月27日,加拿大政府突然对海康威视下了死命令,要求这家中国企业120天内关停加拿大业务,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仔细一琢磨全是漏洞,海康威视在加拿大经营了十多年,设备通过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安全认证,连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内部报告,都承认其“零安全漏洞”。 加拿大政府拿着中国的《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条文生搬硬套,说海康威视国有控股背景有问题,却从头到尾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连程序公正都做不到。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安全审查,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是给美国递投名状。 更让人寒心的是,加拿大华人圈里竟有人跟着起哄,全加华人联会3月份就发起过“买加拿大货”运动,呼吁华人支持本土产品对抗美国贸易战。 这次海康威视被打压,个别华人非但不声援中国企业,反而继续宣扬“选边站”,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攻击同胞“不够爱国”。 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讽刺,他们一边被西方社会边缘化,一边又急着和祖国划清界限,活脱脱的身份撕裂。 就像有些华人二代,在美国从小被教育要做“模范少数族裔”,结果既融不进主流,又看不起新来的移民,连抗议种族歧视,都要被父母骂“被左派洗脑”。 这种窝里斗的习气,和身处海外的印度裔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家在美加混得风生水起可不是偶然。 谷歌、微软、IBM这些巨头的CEO都是印度裔,美国政府里印裔高官更是一抓一大把。 很多人就纳闷了,他们靠的是什么,聪明还是富有?其实都不是,除了先天的语言优势外,印度的抱团文化才是最关键的点。 印裔高管招聘时优先录用同族,甚至形成了“回扣”潜规则——被录用者要把1-3个月工资送给推荐人。 这种紧密的族群网络,让印度裔在西方职场迅速形成势力,而且他们懂得用政治手段维护权益,英国首相苏纳克、美国卫生部长贝塞拉都是印裔,他们在制定政策时自然会考虑族群利益。 反观华人,要么埋头赚钱不关心政治,要么内部分裂严重。 旧金山中华会馆,为了挂五星红旗还是青天白日旗,打官司打到法院;新西兰华人社区里,支持大陆和支持台湾的派系至今水火不容。 这种内耗,让华人始终难以形成合力。 海外华人的困境,根本问题还是在身份认同上,毕竟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偏见根深蒂固,新冠疫情期间,华人被骂“病毒携带者”;现在海康威视被打压,加拿大媒体还是公然用“中国威胁”煽动情绪。 而且部分华人对祖国的态度也很矛盾,国内网友嘲讽他们“卑微”,他们就反过来攻击同胞“没见识”;可真遇到种族歧视,又指望祖国撑腰。 这种拧巴的心态,在加拿大华人对海康威视事件的反应中暴露无遗。 他们以为通过“买加拿大货”就能证明自己“忠诚”,却不知道在西方政客眼里,他们永远是“黄huo”的代名词。 看看印度裔是怎么做的:他们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又坚持维护族群文化,通过创办社区组织、参与政治选举,一步步争取话语权。 而很多华人连中文学校都不愿意送孩子去,生怕影响“融入”,结果几代人下来,连自己的根都丢了。 要改变这种在海外受欺负的局面,华人们得先学会团结,印度裔能在硅谷形成“统治级”势力,靠的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抱团策略。 华人也该学学,成立更多跨行业的商会、同乡会,互相扶持,共同发声。 而且要增强文化自信,日本横滨中华街的陆台华侨之争,表面看是政治立场分歧,实则是文化认同的迷失。 如果华人能像印度裔那样,既保持母语教育,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活动,何愁得不到尊重? 我们在海外的华人,也可以勇敢参政,毕竟美国印裔人口仅占1.4%,却能在政府里安插大量官员,靠的就是选票和游说,咱华人有经济实力,却缺乏政治影响力,这是最大的短板。 其实祖国的支持也很关键,中国政府已经对加拿大油菜籽、海鲜加征关税反制,海康威视也在准备通过国际仲裁维权。 海外华人应该明白,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在海外才有底气,那些急着和祖国划清界限的人,最终只会被两边抛弃。 海康威视事件是面镜子,照出了海外华人的困境,也照出了破局的方向。 身份认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智慧和勇气去平衡的艺术,希望更多华人能看清现实,团结起来,挺直腰杆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烟雨故人归期

烟雨故人归期

感谢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