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买了一张到曼谷的机票,出票价是880元,实际上他支付了885元,他是后

与君硕 2025-07-01 11:33:20

河南,男子买了一张到曼谷的机票,出票价是880元,实际上他支付了885元,他是后来查机票的时候才发现的,他感觉自己被欺诈了,就要求对方退5元赔500元,结果对方只愿意退5元赔15元,男子一气之下起诉他们,结果他们赶紧和男子和解,赔偿了2655元。   河南的朱先生买了张机票,付了885元,票面上却印着880元,就这5块钱的差价,最后闹到平台赔了他2655元。   乍一听觉得消费者赢了,可细琢磨起来,这里头的事儿没那么简单。   朱先生是在大平台买的票,按说大公司系统该靠谱吧?   可平台事后说这5块钱是“国际票服务费”,一开始咋不说清楚呢?   客服最开始还硬邦邦地说“系统显示正常”,直到朱先生较真儿要凭证,才松口承认多收了钱。   一个千万级用户的平台,一人多收5块钱是啥概念?要是100万人都被多收,就是500万啊!   平台认为这是“系统缓存错误”,看起来却更像“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先生起诉要求退855元再三倍赔偿,加上诉讼费一共2655元。   平台倒好,原定6月29日开庭,6月24日就主动联系和解了,连保密协议都提出来了。   很明显,平台宁愿赔2000多块,也不愿上法庭说道说道。   国际机票的价格本来就复杂,票价、税费、服务费七七八八的。   朱先生的票面上写着票价335元、税款530元,合计865元,实际却付了885元。   后来才知道,平台还有个“第三方支付手续费”没明说。   现在好多在线平台都这样,总价写得清楚,分项却糊里糊涂。   买个电影票,除了票价还有“服务费”;订个酒店,房费之外还有“平台管理费”。   前阵子有网友也遇上过类似的事儿。   他在某平台买了箱水果,标价99元,付款时却扣了102元。   客服说“运费算错了”,愿意退3块钱。   网友不干了,直接翻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说要“退一赔三”,平台最后赔了他100块。   朱先生这事最后拿了2655元赔偿,有人觉得他“小题大做”,为5块钱折腾成这样至于吗?   可往深了想,这不是5块钱的事儿。   要是每个消费者都对这种“小差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台是不是就觉得可以随便多收钱了?   希望相关部门能好好调查这件事,让消费者花钱花得清楚,维权维得明白。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5块钱不多,但咱们的知情权不能“打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2 阅读:1172
与君硕

与君硕

与君説